中欧青年热议文化外交,欧盟24种语言教学已在国内大学落地
当欧洲人在当地孔子学院课堂上聆听中国文化时,中国人也可能正在欣赏由歌德学院带来的一次剧目演出。
中欧之间除了密切的经贸往来,还有在青年人文交流方面越发密切的举动。11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委员瑙夫劳契奇作为机制双方主席在上海共同主持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 新华社 图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举行之际,11月12日至16日,主题为“中国欧盟:文化外交与青年角色“的中欧青年思想者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继中欧青年交流年、中欧青年对话等合作对话机制推出之后,中欧青年交流领域又展开的新项目,也是第一次针对中欧青年学者领域举办的交流活动,来自15个国家的和15个智库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青年在文化外交中的角色,中欧开展文化外交的差异等话题展开讨论。
青年人在文化外交中发挥作用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汪鸿雁女士在致辞环节中称,中国与欧洲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正为共同应对全球战略性挑战,为促进和平、安全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双方正在落实中欧合作2020年的战略规划。人文交流与合作,同政治关系、经贸合作一起形成双方关系的三大支柱。通过6年的实践,中欧青年交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欧洲青年论坛副主席奥滕格鲁贝尔(Carina Autengruber)在发言中称,当今社会面临很多挑战,每一天都有新的事物上演。在欧中关系方面欧盟非常感激对于文化外交的强调。文化对话相比于经济对话来说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削减,青年组织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鼓励青年人去海外、青年组织发挥作用都是重要渠道。
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亓枚致辞称,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我们要以双方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中国和欧盟正在全面建设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关系正在日趋成熟的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下全面推进。中欧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也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这种重要的双边关系下,亓枚指出,中欧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流机制也是非常全面和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此外,还有活跃的民间交往——比如说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4.5万人次,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留学生也接近30万,而且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中国的大学已经开办了欧盟24种语言的教学;在欧洲,已经有138所孔子学院和257个孔子课堂可以教授汉语。
文化外交的中欧差异
尽管中欧双方都重视文化外交,且双向互动好,但差异仍然较为明显。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任远喆在发言中称,中欧都将文化外交在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层次。通过文化外交来推动中国在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同时在欧洲文化外交也是欧洲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5月23日,欧盟理事会刚通过了关于文化在欧盟外交中的地位的这样一个报告。里面专门强调文化外交、文化交流以及文化合作对于欧洲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文化外交推动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以及推动文化的多样化。
任远喆称,中欧之间在文化外交中也存在差异。比如说在中国的文化外交更多还是自上而下,而欧洲国家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强调公民社会、个人、私营企业、私人领域对于文化外交的重要性。而欧盟的报告指出,更多强调自下而上的文化外交的形式。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的研究员朱利恩(Marc Julienne)给出欧洲文化外交具体模式的解释,欧盟以及欧盟成员国文化外交更多的是基于公司之间的合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这一点非常重要。欧盟以及欧盟成员国通过私人或者私营部门的一些活动和倡议,根据欧盟的一些官方文件,来达成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标。比如开展文化外交论坛、建立文化外交平台、让年轻人出国学习、推动节日或是电影之类的文化项目。
新闻推荐
据中国空军网11月16日报道,空军司令员丁来杭今天下午在京会见了来访的赞比亚空军司令奇密兹。丁来杭表示,中赞友谊是两国老一代领导人共同缔造的。建交以来,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发展。中赞两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