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实践课程落地 需要综合全面推进

拂晓报 2017-11-13 16:37 大字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强调,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用“上课”的方式去“教”学生,而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担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与渠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出自我、走向团队,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收获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这次教育部印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更加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与意义,更加突出其学科价值,对于强化课程的教学与实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事实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什么新鲜课程,是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明确列入国家课程的必修课,也是各中小学写进课程表上的教学科目。然而,在诸多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有教材,有课时,却恰恰没有落实。一些学校只是仅仅写在课程表之上,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一些学校或是将其当成自习课,或是改为语文数学课,或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之,综合实践课程有名无实,只是形式上的设置,而没有实质上的推进。要真正让课程落地,需要全面推进,系统发力。

首先,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学科价值。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学科功能的视角,教育导向的视角,全面系统的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让校长以及教师,真正理解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苦用心,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思想决定行动,眼界决定境界,只有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真正从心底里认同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综合实践课,才能让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家常课,从而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素养,提升教育品质的必不可少的学校课程。

其次,要完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综合实践课程的落地生根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承担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多半是兼职教师,他们一无专业的背景,二无专业的志趣,三无专业的指导,因而,课程的落实因为不专业而不专心,推进力度不是很大。要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每所学校根据规模至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具体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指导工作。同时,要加强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将课程的开设纳入工作考核与评价体系,列入专业评价之中,督促兼职教师钻研业务,开发课程,专心教学,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落实。

再次,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保障体系。学校层面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保障体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质高效落实。通过办学条件改善、网络资源配备、活动场地开设、社会场所的联系等多种渠道,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通过教学时间的调配,灵活的课时安排,全面的规划与统筹,为师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时间的保障。通过课程的开发,集体的合作,教学的研究,智慧的共享,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智力的支持。通过教学的监控,质量的考核,成果的积累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予以科学的评价,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持续的动力。

新闻推荐

重庆三名小学生关手机捡棉被露天过夜,称为锻炼野外生存能力

为了锻炼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重庆渝北一小学五年级的3个小孩结伴出走,他们不与家人联系,还关掉电话手表,在外露天过了一夜,可急坏了家人。渝北民警提醒,对于未成年人,监护人一定要注意,平时也要多教小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