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街寻觅记忆中的味道
●尹小丽 马永红
味道,最容易留存于人的记忆中。在新政,老街的味道,让人牵肠挂肚、回味无穷。这里的食物,这里的店,都承载着人们对老街难以磨灭的记忆与情怀。
对于90岁的何先清大爷和老街坊们,最美的味道是记忆中的老街小吃。据这些老人介绍,新政老街规模虽小,以前却是个物流集散之地,市井繁荣。民以食为天,老街上有许多美食小吃。他们对以前老街的美食如数家珍。新政坝的烧腊、文昌宫的腊八稀饭、荷糖油干、黄汤圆、豆花油茶、正街的肠子汤,红糖锅盔,豌豆面锅盔、绿豆面……
其中,荷糖油干和黄汤圆家的豆花油茶最让何大爷赞不绝口。鲐背之年的何大爷仍然记得儿时尝过的荷糖油干的味道和做法。“荷糖油干很出名。手磨的大麦面打热芡,包上红糖,在热油里一炸,酥脆热甜。”何大爷连声赞叹后又失落地说道,“现在没人种大麦了,也没人做荷糖油干了,吃不到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加之吃食越来越精细化,许多传统小吃慢慢消失。有些小吃虽有,但不是传统的老字号,不是老味道。而黄汤圆是老街上为数不多的老字号。
黄汤圆位于铁匠街和布市街交会路口。这家老字号,店门上没有招牌,若无老街坊指引,便无从发现。这家早餐小吃店,把老房子的前厅后院打通,布置成餐厅,装修虽简单但整洁。
黄汤圆家的厨艺传承了几代人。虽然老字号名为黄汤圆,但这家早餐小吃店更响亮的招牌美食是豆花油茶。68岁的黄光凤说,豆花油茶的手艺已传承了三四辈人。民国时期,自家爷爷就已开始做豆花油茶。后来,父亲又把手艺传给黄光凤。“我当时没工作,而兄弟都有稳定的工作,父亲便改了传男不传女的规定,把豆花油茶的手艺传给我谋生。”黄光凤嫁人后,便把豆花油茶的手艺带到汤姓婆家来。因早餐店早年间经营小吃多,有汤圆、绿豆面、糖麻圆等。而黄汤圆的名头便不胫而走,成为人们口中的店名。
如今,黄光凤不再掌勺,她把手艺又传给了儿媳。冬日,他们一家人五六点钟就开始准备食材,熬制油茶和豆花。把前一晚泡胀的大米打碎成粉后,加水将米粉一边搅拌一边煮,直到浓稠。而另一口锅里则煮着白嫩嫩的豆花。到饭点,周围的老街坊们或赶场的人们便奔赴店里,要一碗刚出锅的豆花油茶。
米白糯香的油茶加上雪白细嫩的豆花,看着都让人食欲倍增。从锅里舀出油茶再配上各式调料,香香的榨菜粒,红亮亮的油辣子,脆脆的馓子……真是绝美的搭配。豆花油茶的口味咸鲜细嫩,微带麻辣,葱花和榨菜粒增香开胃,馓子香脆疏松,油茶热烫细腻。配料在浓稠的油茶上堆成冒尖的“小山”,可用勺子将配料与油茶混合均匀,也可吃一口油茶,再补一口配料。豆花油茶集合了米香、豆香、葱香、脆香和榨菜的咸香,是秋冬季节温暖肠胃,给身体升温的绝佳“补品”。
“还是小时候那个味道,好吃还有营养。”一位大姐一边给孩子喂饭一边说。
老街上,老人们口中关于老街繁多的美食盛况早已不复存在,老字号小吃店所剩无几。
新闻推荐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公告(2017年第137号)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现将拟任职干部情况予以公示。柯俊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柯俊,男,汉族,湖北大冶人,1965年8月生,中央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