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踪迹 中国人的神话史
申赋渔□本报记者 徐敏
中国上古的神话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作家申赋渔倾注多年心血写就的《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作为“中国人的历史”系列开篇之作,聚焦纷乱繁杂的上古诸神的行迹,追本溯源、条分缕析地理清了上古诸神的谱系,为中华文化寻着了根源。本书把看似碎片化的诸神一一串联起来,织就了上古神话体系的灿烂星空。
将碎片化的上古神话串联成线
江苏籍作家申赋渔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代表作有《匠人》《光阴——中国人的节气》《一个一个人》等。他的创作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环保等多个领域,《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是他专为当代青少年创作的全新中国历史类文学作品。这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上古神话史,聚焦纷乱繁杂的上古诸神的行迹,追本溯源上古诸神的谱系。
申赋渔是一名对中国历史极为感兴趣的作家。18岁高中毕业离家打工,申赋渔的包里只带了一本书,就是司马迁的《史记》。20岁考上南京大学作家班,申赋渔开始走上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道路。无论去哪里,那本《史记》一直没有离开身边。2016年,申赋渔从报社驻法记者的岗位辞职,开始专注写作一系列“中国人的历史”,计划10部,《诸神的踪迹》是第一本。
自2012年成为《南京日报》驻法记者后,申赋渔发现在法华人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但苦于没有适合的中华文化历史读本。申赋渔说,“在法国,偶尔有大学和文化机构请我去作关于中国文化的讲座,我就讲中国的历史故事。从盘古、女娲、伏羲,到老子、孔子、屈原、李白等等,讲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这一个个人,他们连成一片,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星空。”
说到中国上古神话,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说上几个,比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但知道的仅仅是碎片化的小故事。“比如夸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有没有家族?女娲补天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尧舜禹的哪个时代?”申赋渔说,其实这些神话的脉络在《山海经》《吕氏春秋》等典籍里都有记载,他花了很长时间从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中,把这些碎片一一挑拣出来,像拼图一般组合起来。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后有了人类,从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到炎帝、黄帝,再到五帝、夏商周,就是这本书的时间线。依照一条清晰的线索再去读神话、看历史,思路就清晰多了。
中国诸神体系复杂又合理
神时时都能遇见。厨房里有灶神,大门上有门神。屋后的树林里有树神,门前的水井里有井神。村边的小庙里有土地神,城里面有城隍。有人作恶多端了,不要担心,有雷神来劈他。才子抑郁不得志,魁星会送一支让他才思泉涌的彩笔。立春迎春神,芒种之后饯花神。干旱时要祭龙神,大暑要送瘟神。中秋祭月神,立冬要唱《玄冥》之歌,祭冬神。过年了,更是所有人与所有神的狂欢节。
中国的神太多了。人间有神,山水间有神,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有神做代言人。要把数量众多、神力不一、各种关系十分复杂的上古诸神的体系梳理清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不能理清呢?可以的。因为中国也有一个类似于西方“宙斯”的这样一位主神,主神确立了,其他神就能看清他们的次序。中国的主神是“中央天帝”黄帝,要说明白黄帝,《诸神的踪迹》一书中从春夏秋冬四神开始说起。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神。春神叫“句芒”,夏神叫“祝融”,秋神叫“蓐收”,冬神叫“玄冥”。春夏秋冬四神只是四位天帝的辅佐神,是他们的助手。春神“句芒”是东方天帝“伏羲”的辅佐神。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有一天到雷泽去游玩,踩着了一个大脚印,心有所感,后来生了伏羲。夏神“祝融”是南方天帝“炎帝”的辅佐神,炎帝是代代相传的神农氏,最后一代炎帝被黄帝打败,两族合并。秋神“蓐收”是西方天帝“少昊”的辅佐神。他本是少昊的儿子,少昊在东方创立的王国,都用各样的鸟做各级的官员。冬神“玄冥”是北方天帝“颛顼”的辅佐神。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少昊死后到西方做了天帝,人间的帝位留给了他,他死后成为北方天帝。
所有这四位神,都听命于中央天帝“黄帝”。一般说到“天帝”,指的就是“黄帝”。黄帝也有一位辅佐神,叫“后土”。后土是“炎帝”的后代。后土的孙子就是逐日的那个夸父。黄帝的宫殿是传说中的昆仑山,可是大禹治水时,为了挖山填海把昆仑山挖坏了,天帝之都从此废弃。都城没了,神们再来人间,只能住在由凡人给他们修筑的大小不一的庙宇之中了。
这就是《诸神的踪迹》一书中梳理的上古诸神的粗略谱系,有了这个枝干,慢慢就能理清中国神的更细的复杂又合理的体系。梳理了这个谱系之后,书中一一详细讲述了盘古、伏羲、神农、颛顼以及尧舜禹等由神到人的故事,展开了一幅中国古代神话的灿烂星河。
中西神话差异:中国的神是“中国能人”
在法国卢浮宫,申赋渔看到大量以神话人物为形象的油画;在电影院,史诗大片里也弥漫着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的元素。正是因为艺术品的改编、扩写,才使得这些神话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而反观中国神话,并没有在现代衍生出什么好的作品,而且数量也不多。若是追溯中国的上古神话,谱系的复杂程度和丰富想象力的故事并不比西方差。
在《诸神的踪迹》中,申赋渔谈到了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的不同之处。在申赋渔看来,中国的神和西方的神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的神是人,是由我们的祖先做了伟大功绩后上升为神;而西方的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人是不能变成神的。在中国神话中,继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基本上所有的神都是由人变的,是我们的祖先中有伟大功绩的人变成的。中国的神,只是活得更久的“中国能人”,不论是填海还是射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具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岗位设定也围绕着人的生活和劳动,仿佛人类社会的翻版。可以说,中国神话最集中地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和信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密码,这也是神话值得梳理的原因。
“无论是神话还是之后要写的中国人的历史,我所挑选的人物未必一定是帝王领袖,但一定要对中国社会有所贡献。比如《诸神的踪迹》中,商汤那段历史,我挑选了傅说,原先是一个奴隶,后来成为宰相,死了以后变成了天上一颗星,古代就有傅说星之说。天上一颗一颗星,就是地上一个一个人,我们的神不神秘,很美好,很亲近,很温暖。”申赋渔说。
为了让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神更加贴近人们的想象,本书中对很多上古人物的形象做了细致的描绘:比如伏羲“长着龙的模样,画出了流传千古的八卦图”;神农“生下来长着牛头人身,尝遍百草著成医药圣书《神农本草经》”;蚩尤“长着豹子一般的头,他的食物是砂砾、石子以及坚硬的金属”;黄帝的儿子禺猇“长着人的脸,鸟的身子,脚下踩着两条黄蛇”……生动清晰地描绘出中国神的踪迹;更通过这种追寻,找回属于中国人的审美与文化。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11月11日电(记者胡璐赵久龙)作为农村创业创新的主体,新农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万人次农村双创人才。这是记者11日在苏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创业创新论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