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莫把“值日”当“惩罚”

皖南晨刊 2017-11-10 01:04 大字

前些天到一朋友家拜访,其正读初中的孩子告诉笔者,因一次早自习迟到,被班主任老师罚拖地一周。据这位孩子相告,类似的惩罚还有很多,如罚扫地、罚擦黑板、罚擦窗户等,班级里的值日工作几乎都是那些迟到、打架等违纪的学生“承包”的。笔者听了,心里不免有些纳闷:难道值日就等于惩罚?

众所周知,学校安排学生参加值日工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意志、美德的培养。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把值日和惩罚等同起来,这显然是错误的。

笔者以为,少数教师之所以会把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值日工作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在潜意识里,反映了教师自身对劳动错误的认识。在有的教师看来,劳动是一般人不愿干的事情,劳动可以通过消耗人的体力,达到刺激人精神的作用,从而让人畏惧,进而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正因为劳动有这样的强迫效果,一些教师才想通过劳动达到惩罚学生的目的。

不可否认,通过这样的劳动惩罚,学生确实尝到了劳动的苦头,从而不再调皮、能听话,班级纪律也显得空前得好。殊不知,在这些表面完好的背后,却是学生从此不再喜欢劳动的事实,其原因在于劳动惩罚直接伤害了学生的心,他们在劳动中尝到了劳动的羞辱,对劳动有不堪忍受的压抑感。看看我们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劳动,这除了跟我们的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劳动锻炼等有关外,还跟一些教师这种不恰当的劳动惩罚教育不无关系。

“劳动是光荣的。”但在学生那里却成了“惩罚”的代名词,这就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真谛。学生的心灵原本十分纯洁,但老师的一些不当做法,将会影响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

因此,笔者希望老师们,要重视孩子的劳动观教育,教育学生从小认识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千万不要拿劳动来“惩罚”孩子,要将“劳动观”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情感和意识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生活观念,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新闻推荐

湖南民警与妻子同获全国道德模范,曾一起与持刀歹徒殊死搏斗

匡兵、温琦华夫妇 平安耒阳微信公众号图日前,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58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56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耒阳市公安民警匡兵和妻子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