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中科院院士称白鱀豚仍“功能性灭绝”,不排除仍有个体存活

新华社 2017-11-07 10:30 大字

2015年3月24日,湖北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工作人员正在给江豚喂食。 东方IC 资料

近日,一条关于白鱀豚物种灭绝的网上文章,引起了舆论对白鱀豚的热议和关注。对此,记者专访了我国淡水鱼类研究专家、长期关注长江生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曹文宣表示,在我国长江流域,不排除还有个体存活,尤其是在长江口宽阔的江域里,是有可能有白鱀豚的。因此,白鱀豚仍然是2007年中外科学家宣布的“功能性灭绝”。

“所谓功能性灭绝,就是数量非常稀少,以致于自然条件下失去了繁殖能力。但并不是表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没有了。”曹文宣说。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物种,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6年,中外科学家在长江进行联合科考,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影。2007年科学家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曹文宣表示,宣布一个物种灭绝是一个复杂的科学过程。“一般而言,功能性灭绝后50年里自然界没有再发现存活个体,才能鉴定为灭绝。”

此外,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鱀豚仍然被列为“极危”(CR)。在“极危”之上,还有野外灭绝(EW)、绝灭(EX)。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时不时传出白鱀豚身影再现的传闻。

曹文宣表示,这些传闻暂时不能证实,但也不能证伪。希望以后官方和民间的考察,尽可能地留下影像资料。“如果发现白鱀豚,尽量拍摄到照片视频,有这些资料才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展开保护。” 

(原文题为《白鱀豚仍是“功能性灭绝” 不排除长江仍有存活个体》)

新闻推荐

中科院首次发布“研究前沿热度指数”

中国科学院与信息服务公司科睿唯安2日在北京联合发布《2017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0个大学科领域排名最前的100个热点前沿和43个新兴前沿。其中,我国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有25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