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农民职业化要先打破制度束缚

榆林日报 2017-11-06 09:07 大字

江德斌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普遍。由于人均土地太少,按照家庭来算,每家的土地也很少,导致种田收入较低,辛辛苦苦干一年,还没有出去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显然,传统小农经济模式已不适合,需要走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科学种植养殖模式,对农民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得到长足进步,部分行业跃居世界前列,成为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领域。但农业领域的改革步伐较为迟缓,整体生产效率较低,科技化水平薄弱,全球市场竞争力较差,部分农产品价格比国外的高,诸如大豆、玉米、猪肉、大米等,均高于国际价格,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可见,需要提高我国农业技术含量,加大资本投入、科技投入,走产业化、规模化道路,让农民不再是身份代名词,而是职业概念,吸引有能力的人才进入,改变农业的落后现状。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关系到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农业从业人口结构不太好,以老人、妇女为主体,年轻人流失较严重,导致整体技术水平有限,难以掌握和理解新技术。而且,现在有部分城市人口想从事农业,他们有知识、有资金、有经验,但受到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限制,阻碍他们的进入,造成先进技术和资本无法正常流入农业领域。

因此,要放开政策和户籍限制,打破身份制度束缚,容许民间资本、城市人口自由进入农业,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准,实现农业资源优化组合,从而激活农业发展活力,让从业者能够赚到钱,拥有职业获得感,才会真正实现农民职业化,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目前,我国在推行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部分地方取消农村户口,统一为居民户口,亦为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双向流动创造了制度条件。

农民可以进城务工,城里人也可以下乡搞农业,这样的自由双向流动,才是最好的劳动力流动模式,能够最大化实现个人选择,不再受制于出生、地域限制。而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未来农业不需要这么多人,很多低素质农民都会被“挤”出来,如何承接他们,则就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农业亦不例外,旧制度束缚了农业发展,现在要想释放农业活力,让农民职业化,就要先打破制度束缚,将眼光放得长远些,不要畏首畏尾,要敢于突破创新,尊重经济规律。

新闻推荐

街村干部“亮”出干事创业新风尚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王祝君王艳)近日,安东卫街道的一件小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持续热议。原来,该街道为街村两级领导干部每人发放一块印有“安东卫街道”和个人编号的天蓝色胸牌,并规定:上班期间必须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