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疏通“血脉”筑坦途 ——天祝县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扶贫攻坚纪实

甘肃日报 2016-10-21 00:00 大字

疏通“血脉”筑坦途

——天祝县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扶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马顺龙通讯员蔡泽成

2015年年底,随着全长72.48公里的天祝——互助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沿线的乡镇、村组、居民们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很多居民抓住商机,做起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修配、医药、饮食服务等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条天互公路,兴旺了诸多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全国旅游名镇天堂镇更是借势发展,引进总投资1.2亿元的南拉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在公路两侧开发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民俗文化展览馆、演艺厅、民俗文化村等,借此推动全镇旅游业持续升温,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天祝县全面加强城乡道路建设,打通了一段又一段经济发展的“血脉”,为***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通向外开放的交通要道

公路通,百业兴。然而,对自然条件恶劣、先天发展不足的天祝而言,尽管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公路建设仍是一块短板。

“由于地处祁连山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天祝在交通方面的投入大,收效却并不明显。”天祝县交通局局长吴景明说,受制于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天祝县生产生活物资购进和农畜产品外销十分不便。更重要的是,多年前天祝几乎没有对外开放的交通主干道,更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严重缺乏。

为彻底改善这一窘境,“十二五”期间,天祝县首先围绕全县“二纵三横十条线”的路网主框架,确立了到“十二五”末实现100%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随后,从组织规划、协调、施工、监管等环节入手,对公路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每年都将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年度重点项目和十大民生工程中,全力实施。同时,制定出台了《天祝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优惠规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和资金扶持等多个方面,为公路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在提升自我发展意识的同时,天祝县努力向上争取项目,把争取项目的重点放在扎实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上,使更多的交通项目列入国家及省里的总盘子。“十二五”期间,全力配合省、市交通部门,实施完成了县境内G30高速公路、G312国道二级公路、天祝至青海互助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天祝县境内72.3公里)等重点路网干线公路。更令人欣喜的是,天祝县多方筹资,开工建设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5.143公里,河东公路32.3公里,并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211万元、横跨大通河、连接甘青两省的天堂镇天堂大桥,打通了天祝到青海的要塞通道。

截至2015年底,天祝县公路总里程达2328.084公里,路网密度3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G312线58.429公里,高速公路G30线57.6公里,省属专道4条129.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现已覆盖乡镇8个,覆盖率42.1%。

一条条交通要道的建成通车,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经济腾飞。从兰州到天祝,现在只需2小时;从天祝到青海,现在只需1小时。交通要道的迅速发展,使天祝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资源得到了开发,全县旅游业、招商引资、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打造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

以往,赛什斯镇到天祝县城要绕七、八十公里。天祝县小石门三叉至天池公路建设通车后,赛什斯镇至天祝县城的距离由原来的70公里缩短至34公里,整整缩短了一半。这条公路,沿线覆盖了6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近1.4万人。

“十二五”期间,天祝县着力实施通乡油路、乡村道连接、县乡道升等改造、建制村通畅和旅游道路、工矿道路、产业园区道路等工程,让农村公路覆盖到每一个乡镇、村组。共实施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1项,总投资77487.2万元,国补资金55328万元,其中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61项1208.9公里。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82.755公里。其中,县道7条218.318公里、乡道22条292.329公里、村道293条1572.108公里。

一条条道路的建设,使天祝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数据显示,2015年底,天祝县19个乡镇实现了通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100%;192个建制村实现通畅179个,通畅率为93.2%;所有乡镇全部建成了四级乡镇客运站,建成村级候车亭140个,建制村候车亭拥有率72.9%;全县通班车乡镇19个,通班车率100%;建制村通客车181个,通客车率94.3%。

惠及民生百姓受益

一条路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民生效益?“修路就像‘做蛋糕\’,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天祝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做大蛋糕”就是扩大总量;“做好蛋糕”就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分好蛋糕”就是注重民生,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天祝县华藏寺镇岔口驿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荣看来,村里的道路从坎坷不平的土路变成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后,乡亲们出行方便了,种植的红提葡萄、马铃薯、娃娃菜和养殖的牛羊等不愁卖了,蔬菜价格高了,群众的收入增加了。

过去天祝县有5万多名群众居住在海拔2800多米的高深山区,居住分散,修路成本高;即使修了路,群众出行依然不便,出村出乡依然较远。从2012年起,天祝县通过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先后建成46个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点,将4万多名群众搬迁到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川区,这让农村公路的民生效益翻了好多倍。

事实证明,天祝县以前修一条路,受益群众仅有几百人,但群众集中搬迁安置后,受益人数可达到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不仅节省了成本,还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的交通环境。同时,群众集中居住后,设施农业、旱作农业、高原夏菜、优质牧草、特色养殖等都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所有农副产品都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销售出去,有力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真正达到了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新闻推荐

我国留学生年龄结构呈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留学生年龄结构呈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刘奕湛)中国教育在线22日发布《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留学生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中学生为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