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创新文化点亮合肥精彩 创新合肥 大 身手好风 借力

江淮晨报 2022-04-11 01:42 大字

在冬奥会亮相的“雪屏幕”。 资料图。

维信诺产品。 资料图

维信诺柔性屏产品。资料图 郭如琦 摄

京东方110寸8k液晶屏。 资料图

东超科技的产品。 资料图

编者按:

合肥很古老,也很年轻。

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淮右襟喉、湖山壮丽、金戈铁马、琴诗风雅,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绽放熠熠风采;这是一座在“创新浪潮”中加速腾飞的新城,“新”与“旧”的动能转换下出发展的先手棋,在中国版图上筑起活力勃发的“创新高地”。

“一粒沙子”“一块芯片”“一个声音”……几十年来,合肥日积月累地用创新塑造自己,改变了经济结构、区域位势、城市价值,也让坚持创新、崇尚创新成为城市特质、精神内核、未来潜力。

从本期起,《文化合肥》将开启“创新文化点亮合肥精彩”系列报道,追随合肥发展之路,探寻“最合肥”的“创新文化”。

◤2010年11月,一块“合肥产”的37寸液晶面板屏下线,让国产大尺寸彩电用上了国产屏,改变了中国“缺芯少屏”的局面。从“标清”到“超高清”、从“平板显示”到“柔性显示”,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一个个“第一”“首次”从这里诞生,走向全国、走进生活、改变未来,彰显着合肥的创新力量和智慧。◢

“无中生有”开新篇

“合肥屏”的故事,始于2008年合肥与京东方的“牵手”。

在此之前,合肥是个“存在感”不太强的省会城市,虽然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但是工业基础还有些薄弱,几乎没什么国家级大工业项目布局于此。“家电之都”是当时合肥为数不多的亮色,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机、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台仿生洗衣机……创下了家电行业的许多个“第一”,正逐渐成为引领家电业发展的排头兵。

然而,由于生产技术被日韩等国垄断的原因,合肥在加速发展家电产业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卡脖子”困境——缺芯少屏,这也是中国智能制造的“产业之痛”。特别是液晶面板占据电视机成本的三分之二,却只能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被动和困窘凸显。合肥想寻找突破之路,抢占“智造”高地。

转机源自大胆变革。

2004年,合肥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凭借科技和区域优势,合肥谋划培育产业发展。2008年,经过充分的产业调研和深思熟虑之后,合肥投资京东方,上马“6代线液晶显示面板”项目,由此发力新型显示产业。开启了新型显示产业“无中生有”的精彩篇章。

2010年,京东方合肥6代线液晶显示面板项目建成投产,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首条“高世代线”,主要生产37英寸以下的电视和电脑用液晶显示屏。

落户十余年,京东方始终与合肥市“同频共振”,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引擎动能,每年将超过年收入6%的经费投入技术研发,在不同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

2014年2月,京东方合肥8.5代TFT_LCD生产线实现量产,这是国内首条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了中国在半导体显示产业上的领先布局。

2018年3月,全球最高世代线京东方合肥第10.5代线正式量产,开创了大尺寸“超高清”显示新时代,树立了全球显示领域的新里程碑。

如今,合肥京东方生产已覆盖全品类。从“面板”到“模组”再到“整机”,应用延伸至车载、办公、教育等多领域。据统计,全球每4个智能显示终端就有1块来自京东方,京东方五大应用端显示屏出货量和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而“合肥造”的京东方65英寸、75英寸液晶显示屏,连续多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三成,稳居销售榜首。

医疗用显示屏、电子桌牌、无线投屏器、透明显示货柜……一个个从合肥走出的创新产品,用技术“书写”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跨越赶超,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赋能生活的美好。从无到有、从“标清”到“超高清”,合肥与京东方、一座城市与一个企业的“结缘”,让“合肥屏”、“中国屏”的梦想扬帆起航,告别“缺屏之痛”。

从“平板”到“柔性”

可弯曲也能折叠,屏幕柔软如布、顺滑如丝,操作行云流水……去年,央视《对话》“万亿城市新征程·合肥”专题节目中,一块科技感十足的柔性屏令人惊艳,这正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最新布局成果。

2018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迎来了新成员——维信诺,这个由清华大学OLED项目组“起家”的公司已深耕该领域20余载,不断突破产业创新发展高度,确立了以量产为导向、从基础研究经“中试”再到“量产”的发展模式。小米双折叠手机、魅族zero等“黑科技”产品,都是由维信诺提供的柔性屏幕定制。

之所以布局合肥,源于维信诺与合肥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更出于对合肥产业生态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和信心。维信诺进驻的合肥新站高新区,是“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形成涵盖面板、模组、基板玻璃、驱动IC等完整显示产业链之后,又开始全面启动OLED产业布局,在新型显示产业大局上横向升级。

“落子”合肥,维信诺布下了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这是安徽省首条AMOLED生产线,也是全国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维信诺生产线。作为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新型显示技术,AMOLED具有轻薄、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色彩逼真和柔性显示等优点,被称作“下一代显示技术”。维信诺(合肥)的这条AMOLED生产线,填补了合肥OLED面板的产线空白,助力合肥全面拓宽新型显示产业版图,深化新型显示产业布局。

2020年,维信诺安徽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如期“点亮”投产。这条生产线定位“全柔高定”,布局了低功耗变频、屏下摄像、高解析度、超级全面屏、高端折叠等前瞻技术,并针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潜在市场需求,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持续自主创新,具备全产能高端技术对应能力,实现了柔性折叠产品的更高性能,整体产线技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维信诺毗邻京东方,在其占地950亩的“超级工厂”里,有着如科幻大片的超酷炫高尖端产品:智能手机像表一样环绕手腕,平板电脑可以如书本般随意开合,水杯的杯壁也可以实时查看照片……柔性AMOLED显示屏让人目不暇接。维信诺终端产品以手机显示为主,涵盖手表和腕机等穿戴设备,也可同时满足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设备需求。

今年,合肥维信诺又发布了国内首款1赫兹低功耗AMOLED显示屏,可以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在1赫兹到120赫兹刷新率间无缝切换,从而降低功耗、提升续航。而当显示屏达到120赫兹高刷新率,看视频、玩游戏时显示无拖影、更流畅。这款1H赫兹低功耗AMOLED显示屏已向手机厂商供货,合肥的“创新智慧”不久后将随之走遍全球。

凭借自主创新这一“王牌”,合肥跃上了全球AMOLED的最高水平线,成为同时布局TFT-LCD、AMOLED两大新型显示主流技术的城市,实力不言而喻。以维信诺(合肥)项目为着力点,合肥还在通过维信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形成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与三大重要区域的协同发展,助推合肥在新型显示产业版图上从“区域地标”走向“国内地标”,未来还将向“国际地标”前进。

一块“合肥屏”能看到怎样的未来?在“刚柔并济”的时代大潮下,合肥瞄准国际前沿、坚持产业创新,世界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正在“拔节生长”。

闪耀更强舞台

北京冬奥会上,“科里科气”的合肥又“火”了一把。

被称为“雪如意”的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北京冬奥会最具标志性的场馆之一。而在这座美观壮丽的“雪如意”下,还有一片来自合肥的,极具高科技含量的“雪屏幕”。

雪地是一个复杂表面,光打到上面散射不明显。在白色雪地呈现巨大的画面,这对激光投影显示设备有着严苛的要求,既要确保高亮,又要保证高清。而合肥科技,使用2台10万流明超高亮度高清激光投影机,把画面投射到跳台尽头的足球场中间雪面上,投影显示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终于,在“雪如意”中投下“雪屏幕”,来自合肥的先进显示技术最新成果,点亮了冬奥雪场。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激光全色显示技术企业。从去年9月开始,该企业承担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雪上场馆智慧呈现与先进显示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之一的“大规模复杂表面全色激光投影显示技术研究”。利用“雪如意”场馆雪地面作显示屏,在雪地上实现超1000平方米面积复杂显示,并在本届冬奥会上播放各种精彩视频。

与一般的投影相比,全色激光投影色域更广,亮度更高,还拥有护眼和能耗低等优点,因此被冬奥会采用来展示中国显示技术的最新成就。

针对雪地蓬松等特点,前期,企业与中国科大专家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在光源上下功夫,在工艺上不断改进,通过超高亮度、散斑抑制技术、均匀照明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不受雪干扰的大规模复杂表面的全色显示。

在北京冬奥会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合肥的东超科技“可交互空中成像”也应用其中。

在国家体育场中,一家印有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冬奥“无人特许商店”。访客仅需在空气中“挥手”,点击入口处的“空气按钮”,即可轻松打开门禁进店消费。而这套“空气按钮”正是来自位于合肥的东超科技。

这套“非接触式门禁”将传统设备的操作界面投射空中直接成像,用户可以与空气界面实时交互。这样的无接触特性,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人-物-人式交叉接触,有效避免因实物接触带来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风险。

对于许多合肥人来说,这些“空气屏”“空气按钮”已经近在身边。

2016年,2名年轻的中国科大学生白手起家建立东超科技,以空中成像技术为重点研发方向。在合肥市持续的政策、资金等支持下,研发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该企业相关技术水平逐渐在国际上达到领先地位。同时,企业开发的多款空中成像设备,包括无接触式电梯按钮、无触摸医疗自助机、空中成像交互展示机等在合肥的地铁、医院、写字楼等场所广泛应用。产品在北京、上海、深圳各地也相继投入使用,一系列产品还已走出国门,远销法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持续为疫情防控和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从“跟跑”到“领跑”

2020年,合肥市全面启动12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新型显示产业位列其中。加强统筹调度,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让企业串珠成链,形成“链条”规模,做足、做好产业“链”文章。

如今,京东方、维信诺、视涯、康宁、法液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聚集于合肥,建成三条TFT-LCD量产线、一条打印OLED试验线及一条硅基OLED小尺寸线,在建一条柔性AMOLED6代线,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2021年6月,在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的长三角新型显示一体化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21年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在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十大城市中,合肥排名第一。对于合肥来说,这个成绩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以2008年为起点,合肥这个曾经的“江淮小邑”,埋头产业创新、甘于沉默长跑,以“追赶者”的姿态培育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走出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民族振兴之路,为解决中国“缺屏少芯”之痛提供了合肥路径、贡献了合肥力量。

创新为魂,不断攀升。纵观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之路,创新的不仅是思路、技术、产品,还有制度、服务和产业生态等。

2021年12月,“合肥-韩国仁川”货运包机降落新桥国际机场,这趟飞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所装载的全都是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类。此趟航班的成功执飞,标志着合肥成功打通日韩方向空运进口通道,长效解决京东方、晶合、维信诺等重点显示企业日韩方向原材料(光刻胶等)进口问题。这是合肥呼应企业诉求、解决企业困难的创新之举。

2009年至今,合肥已连续三年举办“世界显示产业大会”。这个“显示世界、看见未来”的产业盛会,已经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吸引显示产业各类资源集聚的“新名片”,激发着新技术新应用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也推动着全球新型显示资源进一步向合肥、向中国汇聚,促进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合肥市已汇聚百余家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覆盖装备、材料、器件、面板、模组、终端等全链条,并拥有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0余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家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9家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整体规模在国内居第一方阵,入选首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首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新龙头企业强力扛鼎,上下游企业聚集,好风“屏”借力,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风生水起、蓬勃迸发!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靓

新闻推荐

相关 俄罗斯卢布汇率升至俄乌冲突前水平

新华社莫斯科4月7日电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7日俄罗斯卢布对美元和欧元汇率继续上涨,已回升至俄乌冲突之前水平。根据莫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