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2021年 金融活水持续引向普惠型小微民企

德阳日报 2022-03-31 08:53 大字

近日,据《中国银行保险报》报道,银保监会对外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5%,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近14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3358.1万户,同比增加近785万户,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高于年初的“两增”目标。另外,截至2021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7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加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民营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26%,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稳步增长,融资成本稳步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

据了解,2021年,监管部门要求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重点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制定覆盖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优化对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和结算服务,有序发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

具体来看,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点痛点,信贷供给结构不断优化。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拓展力度,丰富了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产品,以更好地匹配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和期限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

32.6%、37.4%、17.7%。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各部门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拓展金融科技应用,银保监会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联合推行“银税互动”“信易贷”,推动各地建设信用信息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银行广泛对接信息资源,运用金融科技优化授信审批及风控模型,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小微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交织、短期风险和中长期风险并存、金融风险与非金融风险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民营企业出现危机后,可能造成债权人权益贬损,波及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方企业,严重的还会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对此,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金融机构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科学定价。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有效满足企业接续融资需求,努力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在数字化手段的助力下,民营企业专属产品服务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创新。例如,有国有大行运用“移动互联网+科技+金融”模式,以信贷融资为主,为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根据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等客群特点,利用结算、账户、税务、涉农、供应链和第三方等多种数据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提供共计40余项全流程线上专属信贷产品,有效覆盖客群的融资需求。有的银行则依托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以内部经营数据、工商、征信、第三方数据等信息为基础,依托系统实现业务标准化处理,系统自动完成客户评级、授信核定和用信审批,可实现“秒申、秒批、秒贷”;针对成立一年内的小微民营企业推出专属线上产品,采用纯信用用信方式,无需提供抵押担保,即可获得最高30万元的授信额度,贷款采用自助可循环方式,实现“随借、随用、随还”。

这些个性化产品是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创新民营企业金融产品服务的一个缩影。考虑到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征,金融机构想要高质高效地服务民营企业,就需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通过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方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据悉,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继续抓实信贷投放,在保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量扩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加大对“专精特新”、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联动相关部门继续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机制建设,督促银行做优体制机制和专业能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能。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保险理赔工作正积极开展

据新华社电银保监会官网30日发布消息,当前,保险业正积极开展“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保险理赔工作。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