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发力权益赛道 主题类产品受关注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银行理财业务进入发展新阶段。面对“真净值”时代的来临,不同产品收益率差异被认为将拉大。而与此同时,投资者配置需求从原先单一的比价模式向兼顾风险与收益的多元配置模式转变,权益类产品需求提升。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体系被认为也将更加丰富。
■本报记者 吉雪娇
不同产品收益差异或将拉大
2021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尾声,预期收益型产品加速退出,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持续增长,不过增速有所放缓。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2021年全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同比增长41.96%,增幅较前一年下降51.66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12月,银行及理财公司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数 量 为 2959 只 , 环 比 增 长7.68%,同比增长20.78%。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1年市场流动性稳健充裕,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1%,环比下跌4BP。其中,理财公司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24%,整体来看呈小幅下跌趋势。需要留意的是,“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率,部分产品的净值波动较大,尤其是中高风险等级、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理财产品。”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
事实上,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金融市场端不同产品的收益率差异被认为将拉大,低风险、短久期、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定价水平将和高风险、长久期、权益类产品的收益率明显区分。
“对投资者来说,要理性看待产品的正常净值波动,尽量长期持有,不过于关注产品短期的净值波动。”刘银平建议,从净值型产品的整体收益表现来看,实际亏损的产品比例很小,投资者在购买之前认真考察产品各方面特征,是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此外,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也不能过于看重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实际收益,且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布局
“资管新规的出台重新规范了行业秩序,在打破刚兑的政策导向下,整个财富管理产品供给端迎来调整,大量高收益保本产品退出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此同时,居民的财富管理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配置需求从原先单一的比价模式向兼顾风险与收益的多元配置模式转变,权益类产品真正站上历史舞台。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体系被认为也将更加丰富。光大证券报告指出,下一步,银行理财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布局,在发挥固定收益类资产比较优势基础上,渐进式开展权益等资产配置。同时,ESG、养老、粤港澳大湾区等特色主题理财也将更为丰富。鉴于银行理财公司在投资范围等方面的诸多政策红利、产品体系布局规划更为完善,叠加“跨境理财通”等业务试点有望为理财公司产品扩大客群覆盖,预计后续理财公司产品将更加特色化。
具体来看,养老理财方面,理财公司从投资入股国民养老、参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等多重维度布局养老金融。匹配客户养老需求是关键,目标日产品或是重要的产品形态;ESG 投资方面,“双碳”目标下,ESG 主题投资将进一步扩面;权益布局方面,短中期内仍会延续泛固收类产品为主的配置思路,并尝试渐进式加强权益投资,FOF 将是重要的投资方式。
其中,以养老理财为例,2021年9月,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获准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12月6日,首批试点产品正式面世,引发投资者关注。首批养老理财的业绩基准整体在5%-8%之间,且产品均设计了多重风险保障机制。相比于养老基金,养老理财在流动性、风险和费率方面均具有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选择养老理财产品?普益标准认为,首先,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具有稳健特征,但不等于“刚兑”,仍具有风险属性,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规划、投资理念、资金状况等,判断是否要进行长期养老投资。二是各类机构的养老产品的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需要,关注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等情况选择与自身更相匹配的养老理财产品。
新闻推荐
操纵72个账户交易期货大赚1.16亿元 中国证监会对阮浩、广西嘉和投资罚没逾3亿元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阮浩、广西嘉和投资有限公司操纵白糖1801期货合约一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决定没收阮浩、嘉和投资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