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规划里程5年增5成 成渝经济圈“高铁优先”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已于12月22日发布,该规划是继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之后,国家层面印发的第二个“地区多层次轨交规划”。相比半年前发布的成渝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本次轨交规划透露的铁路建设细节更多。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渝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总里程将由2020年的1900公里攀升至3200公里以上,20万人以上城市铁路覆盖率将达到100%。
按照目前的规划,长三角地区、成渝经济圈、广东省轨道交通在2025年将分别达到22000公里、10000公里、8200公里。不光里程数据有大有小,三个地区轨道交通也是“特色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织网最密的是长三角;城市轨交占比、通达度最高的是大湾区;“利用率”最高的恐怕是成渝经济圈——两地将利用干线、城际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
在规划中,成渝经济圈就轨交建设的融资渠道作了说明,并警示了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以债务性资金代替财政资金;长三角规划中也有相关警示,不过相对较松,且允许专项债券额度按一定比例用作资本金;粤港澳大湾区在财政上“最轻松”。这反映了三个区域的财力及财政状况,也将左右轨交规划实施进度。成渝经济圈优先高铁干线和城市轨交
先明确一下概念以免混淆。多层次轨道交通主要针对客运,包括干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干线铁路主要服务国家、区域、城市群(覆盖300公里以上),城际铁路主要服务城市群、都市圈(100-300公里),市域(郊)铁路主要服务都市圈(50-1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中心城市(50公里以内)。
从规模上看,成渝经济圈与广东的轨交里程总和也比不上长三角。到2025年,长三角轨交总里程达到 2.2 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 8000 公里;成渝经济圈轨交总规模达到1万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过3000公里;广东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8200公里,其中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4700公里。
从构成来看,广东高铁占总里程比重44%、城市轨道交通占比21%,均远超其他两区域。2025年,长三角铁路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铁约8000公里(占比36%),城际、市域(郊)运营里程分别为1500公里、1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约3000公里(占比14%);广东铁路里程达6500公里,其中高铁3600公里,城际铁路800公里,城市轨交1700公里。
2025年,成渝经济圈铁路总里程将超过9000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200公里,城市轨交在2025年将达到约1450公里。成渝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利用干线、城际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有序新建部分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可以预见的是,市域(郊)铁路将不会是成渝接下来几年的建设重点,这也会成为当地最大的短板。
从覆盖面上看,2025年,长三角高铁通达地级以上城市,铁路联通全部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覆盖 80%的城区常住人口 5 万以上的城镇;成渝20万人口以上城市铁路覆盖率、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衔接率均达到100%。
注:广东、成渝铁路里程规划的城际、市域(郊)铁路数据包含在干线铁路里
“沪宁杭合甬”城市轨交将“成网运行”整体数字看完,我们再来看看三个区域内部的轨交通达度。2025年,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形成3小时区际交通圈;长三角相邻大城市间及沪宁杭合甬与周边城市形成 1—1.5 小时城际交通圈;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都市圈形成 0.5—1 小时通勤交通圈;沪宁杭合甬等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
相较而言,成渝和广东的通达度也不弱。成渝经济圈2025年将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实现“双核”间1小时通达,“双核”与地区区域中心、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与主要相邻城市群核心城市约3小时通达。
广东提出,要在2025年基本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前者即珠三角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2小时通达、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后者即实现货物省内1天送达、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考虑到三个区域的面积不同,从轨交密度来看,广东尤其大湾区通达度是最高的。以“毛细血管”交通来看,长三角2025年要达成的目标——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在广佛莞深之间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广佛已经“同城”多年。近日,广州深圳实现了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广州地铁22号线也将延伸至深圳。
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涉及三省一市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跨省协同问题。长三角圈内地铁“一卡通”工程逐步推进,杭州、上海、南京、合肥、宁波、温州及徐州等地扫码乘车互联互通。同样有跨省协调难题要解决的是成渝经济圈,四川新闻网去年7月报道称,成渝两地公交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有望在2022年实现。
拿成渝经济圈跟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总体来说是不公平的,毕竟后两者已经协同发展了数十年,而成渝两城携手共建的方案出台不过数年。正是因为底子薄,成渝经济圈轨交规划能否顺利实现,面临更大考验。其中,最大的变数自然是建设资金。成渝轨交融资寄望“轨道+土地”模式
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靠地方政府,其中高铁干线国家还能小份额扶持一下,其他三项基本就是仰仗省市两级地方财力。数据显示,广东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预计4.6万亿元,其中用于轨交基础设施建设的就达2.2万亿元,占比近半。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 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牵头开展所在都市圈城际铁路投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透露,近期规划建设13条城际和5个枢纽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总投资约4741亿元,资本金比例50%,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市场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资本金以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总体而言,大湾区建轨交“不差钱”。
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和成渝的资金筹措就没有如此明细。一是跨省协调更难,二是财政实力有差异。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地方政府债总额7.18万亿元,同比增加15%。如果把城投债12.83 万亿元计入,则地方显性债务余额达42.81万亿元。显性债务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省份已达20个。分省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四川、安徽债务均超过1.5万亿元,依次为4.46万亿元、3.10万亿元、2.25万亿元、2.23万亿元和1.57万亿元,此外重庆也接近1.5万亿元。看上去江苏负债最多,但如果将债务与去年各省的GDP相比,就可以看出谁更吃力。其中,重庆、四川负债率超过50%,江苏、浙江、安徽负债率处于40%至50之间%,广东、上海负债率均在30%以内。
由是不难理解,为何成渝经济圈轨交规划用专门章节强调 “坚持稳步推进,严控政府债务风险”。规划提出,加强铁路车站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充分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创新综合开发利益分配机制,把“轨道+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做成、做大。此外,借鉴京沪高铁成功经验,适时推动铁路公司优良资产上市。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
沿线土地综合开发被寄予厚望,“轨道+土地”开发成为最核心的综合回报模式。只是,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群星璀璨,成渝经济区目前只有“双核”。双核之外再难寻觅到足够有实力的抬桩者。因而在地方债务高企的情况下,成渝经济圈的轨交建设必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五年之后规划能否全面实现将会遭遇极大考验。
参考资料: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统计年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21-2022)
原标题:《轨交规划里程5年增5成 成渝经济圈“高铁优先”》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2021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发布:腾讯平安招行综合竞争力排前三
12月28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澎湃新闻注意到,《报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