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2021年金融大事记

市场星报 2021-12-23 00:59 大字

2021年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年时间,金融行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改革步伐。本报通过年度金融关键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等,记录金融行业在这一年的发展与成长,展现我国金融企业的社会担当与责任。 ■《中国证券报》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根据监管要求,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这意味着资产管理行业净值化转型进入最后阶段。

今年以来,银行加速压降不符合新规的“老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启动

银保监会9月10日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指出,选择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机构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根据《通知》,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以内。

12月6日,我国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发售。银保监会创新部资管一处处长宋敏杰表示,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更加突出长期性、稳健性、普惠性特点。

加大科技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12月10日,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与中国农业银行等12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与12家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在企业培育、信贷支持、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普惠金融的新路径、新方案。

日前,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鼓励适当提高科技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以上。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

同时,银行理财公司争相加入ESG投资阵营,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ESG相关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持续上升。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共发行了66只名称中带有ESG的理财产品,数量远超2020年。

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公布

2021年10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基于2020年数据,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具体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

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在0.25%到1%之间,监管力度符合市场预期。

银行账户贵金属与外汇业务收紧

今年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对贵金属、外汇等业务进行调整,调整方式包括上调贵金属、外汇业务交易起点数量(金额),下调单笔交易上限和单一客户持仓限额;上调产品风险等级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要求等。

专家指出,外汇产品、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投资,对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建议参与外汇交易等高风险投资活动。

数字人民币走进日常生活

目前,全国银行中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工商银行推出鼓励用户地铁出行使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长沙等城市则将数字人民币用于激励民众公交出行,海口市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于12月21日联合推出“数字人民币椰城嗨购节”红包消费活动,向海口市民发放5万个共计1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

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规模、应用领域正在有序扩大,已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目前,数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企业钱包1000万个,累计交易笔数1.5亿笔,交易额接近620亿元。

新闻推荐

中加聚庆定开混合基金12月22日起打开申购

中加基金旗下“固收+”绩优产品中加聚庆定开混合(A:009164;C:009165)将于2021年12月22日至2022年1月12日期间打开申购,该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