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三胎30万 中行江西“传宗接贷”?奇葩贷款为何层出不穷?

澎湃新闻 2021-06-07 07:20 大字

从“彩礼贷”、“墓地贷”到“三胎贷”,对于银行来说,这一系列热点背后,或许更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把握好“贴近需求,提升用户服务质效”和“过度宣传,诱导贷款”的度。

综合自 | 消金界、蓝鲸财经、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近期三胎生育的放开,一款与之相关的银行贷款产品,于日前在网络间流传。

这是微博网友发布的一张标题为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生育消费贷”的宣传图片。中国银行江西分行推出面向三胎家庭的“生育消费贷”——面向三胎家庭,推出最高30万元额度、1年期年化利率4.85%的贷款产品。

“生育消费贷”图片的发布人表示“家庭因孩子而精彩,生命因传递而永恒,中国银行生育消费贷……欢迎咨询”。据悉,该款贷款产品为信用类贷款,可用于生育所需消费开支。申请贷款的对象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包括已婚,20—50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怀孕满6个月至幼儿两周岁。

从贷款金额上看,该笔贷款明显是针对国家近期推出的三胎政策而量身打造的。

贷款广告宣称,一胎家庭最高可申请贷款10万元,二胎家庭最高可申请20万元,三胎家庭最高可申请30万元贷款,具体以实际审批金额为主。

国家鼓励三孩的政策发布后不足一周时间,配套贷款产品便面世,贷款生孩子指日可待。

对此,有网友嘲讽,“钱还不上的话孩子送给银行抵押吗?”“这是真传宗接贷。”据蓝鲸财经报道,中国银行江西赣州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确实推出过“生育消费贷”产品,6月3日下午开始有人在朋友圈发,现在已经暂停了,还未有人办理。而中行南昌市某网点贷款部门工作人员则表示,听说过该产品,但还未正式上线,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而据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银行江西分行个贷部人士表示:

这个产品最近可能会有一定的修改,目前内部政策尚未稳定。

“因为国家5月31日刚刚实行三孩政策,对吧,这个产品刚刚出来。”

更具戏剧性的是,上述个贷部人士介绍了该款产品后不到5分钟,又给记者去电:

“现在生育贷没有了,就只是消费贷,1年期4.85%。现在只是消费贷的形式,生育贷,这种没有的,没有。”

三个月前,同样在江西的被央视点评为“是对社会陋习的煽风点火”,因而火速下架。

针对特定场景和人群,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也一直在探索,并将触角延伸至婚摄、婚宴、月子、早教、教育、宠物医疗等诸多领域。

比如,早在2018年,邮储银行和旗下中邮消金就发布了全国首款针对“有孩家庭”的消费金融产品“二胎贷”。根据中邮消金的宣传资料,“只要一张亲子照+出生证明”最高可贷20万元,线上线下皆可申请,最快当天即可放款,月手续费约0.75%。”

此外,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浙江民泰商行等此前都曾布局“月子分期”,和月子中心进行合作,切入中高端女性消费群体。

2021年1月,据媒体报道,在原有教育、家装场景的基础上,河北幸福消金旗下“幸福买”新增燃气分期场景。宣传资料显示,该产品为免息分期,用户绑定燃气账号,获取额度后可充值缴费。

然而,经过前期市场的验证,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分期。

首先,从场景与需求的适配角度考虑,尽管孩子、女人、老人都是市场公认的优质客群,但是相对来说,教育分期客单价较高,医美分期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而月子分期这一新崛起的场景,市场成熟度较低,更被认为是“伪需求”。

其次,从监管角度来说,针对彩礼贷、墓地贷等层出不穷的贷款产品,监管层多次强调“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而其实际的消费用途也很难被掌控。

至于中国银行的“三胎贷”,到底是“真消费”还是“伪需求”?

一方面,在当下三孩政策的大背景下,该产品确实是金融机构响应国家人口政策的表现;另一方面,银行在实际审核贷款时,主要还要看客户的综合资质和还款能力。

近来,二胎贷、彩礼贷、墓地贷相继被网友熟知 …… 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奇葩贷款产品更是层出不穷。

目前,这些备受争议的“特色”贷款产品部分已经下架,搜狐财经此前整理出了一些金融机构的特色贷款产品。究竟为何会出现 " 万物皆可贷的现象?

有行业人士指出,这和当下消费金融行业处于饱和式的竞争状态有一定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截至 2019 年末,消费贷款余额为(不含房贷、经营贷)13.91 万亿元,较 2015 年的 5.92 亿元提升 了约 135%。2017-2019 年间,消费金融行业增速分别为 38.13%、24.12%、15.92%。整个行业增速持续下滑,发展明显放缓。从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这个细分赛道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在放缓。据 2020 年 11 月央行公布的《2020 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国内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 7.66 亿张,环比增长 1.29%。向上的增量空间也相对有限。

除了行业整体的红利殆尽,中小地方银行较消费金融赛道上的其他玩家,也并不占优势。部分中小银行推出各种 " 特色 " 贷款,力图在细分市场和本土区域拓展更大的空间。

从“彩礼贷”、“墓地贷”到“三胎贷”,对于银行来说,这一系列热点背后,或许更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把握好“贴近需求,提升用户服务质效”和“过度宣传,诱导贷款”的度,不能割消费者的韭菜,最后不仅会被市场抛弃,也会被法律制裁。

—end—

原标题:《三胎30万,中行江西“传宗接贷”?奇葩贷款为何层出不穷?》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长春多措并举推动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彭冰)记者近日从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立足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新形势,积极开展商标品牌建设工作,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