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银保监会通报:平安银行三种侵权“套路” “免费”送礼却偷偷刷卡扣费……

华商报 2021-05-13 02:49 大字

假如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业务人员告诉你:为客户答谢,可以免费获赠礼品,你会不会心动?

不少人会觉得: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能有什么套路?问题就在于,这很有可能是个“坑”。

监管抽查60笔业务,53笔违法违规

5月11日,平安银行登上了银保监会官网首页。

原因是,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与第三方合作电话销售实物产品业务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由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对侵权案例进行了通报。

银保监会表示,自2020年以来,监管系统接收到消费者对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电销实物产品业务的举报投诉显著上升,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电销时不实宣传、以赠品名义销售产品、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扣划资金并进行消费分期等方面。

随后,监管部门抽查了60笔业务,结果有53笔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占比达88.33%。

以下是银保监会通报的平安银行三种侵权“套路”:

一是向消费者不实宣传,承诺产品可由银行等机构回收兑换现金。

电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承诺“钱币交易中心”“古玩城”“货币交易中心”“国有四大银行”等机构可回收纪念币或兑换现金,实际上消费者前去兑换时,却被告知无此服务,存在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此类问题涉及20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33.33%。

比如,电销人员向消费者销售纪念币时,宣称只要买了产品,如需要兑换现金就直接带产品证书和身份证到6大钱币交易中心兑换,而且不限办卡地,全国各地都可以,每个地区都是可以覆盖的。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直接兑换现金。

二是向消费者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

电销人员在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通过引用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不当类比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存在变相承诺收益、夸大产品收益的情形。此类问题涉及46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76.67%。

比如,电销人员向消费者销售纪念币时,宣称该产品市场价不低于12800元,就算消费者短期内再出售,也能获得2000—3000元的收益。同时,电销人员还肯定表示买了产品每年就有20%的收益,绝不会亏钱,且将为客户负全部责任。

三是以“赠品”或“免费”名义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

部分电销人员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以“答谢客户”“免费签收产品”“赠品”名义进行销售,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免费产品,实则需要付费,存在误导消费者购买的情形。此类问题涉及47笔业务,占被调查电销业务数的78.33%。

比如,电销人员宣称给消费者寄去一套平安银行32周年纪念币作为客户答谢,不需要消费者刷卡也不需要转账,本人直接签收就行。实际需要消费者付费,并通过信用卡扣划。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平安银行上述行为违反相关监管规定,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今年多次被罚被通报,涉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巧合的是,被银保监会通报查处的前一天,平安银行还被国家网信办点名。

5月10日,网信办通报了84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其中,平安银行旗下的App“平安贷款”被指明“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

此外,4月中旬,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第7号通报《关于2020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中,平安银行位列股份制银行第二,去年四季度投诉4065件,占比12.8%。

同时,平安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2020年4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1920件/千营业网点。其中,平安银行的投诉量达到了3842.2件/千营业网点,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另据机构统计,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已收到四张银保监罚单,总计被罚超250万元。

接连被监管通报和客户投诉,反映出平安银行在高速发展背后,亟需解决规范管理的问题。信用高于一切,忽悠式经营要不得。华商报记者 查京京

新闻推荐

哪些行业最“赚钱”? 上市公司“成绩单”折射经济结构新变化

随着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一季报披露收官,“赚钱”榜单也随之出炉。受疫情下境内外相关需求快速增长拉动,2020年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