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上周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白酒和医药表现强势 喜迎股指反弹 过节持股还是持币

南国早报 2021-04-26 13:45 大字

北向资金持续入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国早报记者廖敏

上周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全周上涨1.39%,深证成指全周上涨4.60%,创业板指全周上涨7.59%,让市场情绪为之一振。白酒和医药板块表现强势,赚钱效应显现。那么,A股能否在五一小长假前延续反弹呢?节前效应对行情有何影响?持股还是持币过节?针对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名邕城资深券商投资顾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

热点聚焦

首季遇亏基金该如何买?

去年大热的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热度有所降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受春节后A股调整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亏损约2102亿元,与2020年四季度盈利超800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亏损近3000亿元,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则表现亮眼,实现盈利。针对部分基民的悲观情绪,市场人士表示,要理性看待基金的亏损。

“历史数据已经证明,公募基金产品的‘长跑’能力大概率优于普通投资者,因此投资基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目光放长远。”广发证券南宁凤翔路营业部资深投资顾问陈宇(执业证书编号S0260611010177)表示,去年基金的大热吸引了很多新基民,使得基金已成为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但投资基金跟投资股票不同,它更强调耐力和定力。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看淡短线市场涨跌、坚持以定投的方式投资基金是一个比较稳健的策略,在避免择时失误的同时,可以实现平均成本、分散风险的目的。

光大证券南宁营业部资深投资顾问陈前明(执业证书编号S0930617110005)认为,理性看待基金亏损,前提是对基金收益有理性预期。2020年在疫情的重大考验下,中国虽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实体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就是去年市场能够走好的关键原因之一——大多数股票上涨赚的是流动性的钱。而今年随着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企业能否拿出过硬的业绩才是说服投资者的主要因素,因此相比去年,今年对股票收益的预期应作适当调整。

基于对今年行情的判断,陈前明表示,在基金品种的配置上,他相对看好港股资产的基金。一是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走出来并恢复生机有目共睹,这有助于港股吸引外资;二是港股有诸如腾讯、阿里、海底捞、美团等一大批与A股结构不同的服务业、互联网公司。

2

大市分析

月线翻红行情初露曙光?

周线二连阴后,上周A股三大股指齐收涨,其中势头最强的创业板指全周收涨7.59%,率先收复60日线,沪指也重返3500点关口。得益于这根阳线,三大股指月线得以翻红。同时备受关注的是,北向资金持续入场,全月净流入量有望创出年内新高。上述信息释放出什么信号,是否可以解读为熬人的磨底行情终于迎来了曙光?

陈宇谈到,自3月中旬以来,他们对市场的判断一直是“类似于2019年五六月,以及去年的四五月,是一个情绪较低、催化因素不多、资金意愿不强的整理阶段,并且这个阶段将延续到二季度”。从4月以来的市场演绎来看,3350~3500点的箱体震荡暂时没有打破的动力,这依然是由于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缺乏有力催化因素所导致的一个结果。

“近日市场的修复反弹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美股估值锚’再次下行,反向推升了纳斯达克市场的估值修复,进而也牵引了A股成长板块尤其是创业板的估值修复;二是A股上市公司和公募基金季报的公布,使得市场机构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抱团股。”陈宇指出,对于即将到来的五月,结合内外市场环境,他们整体维持偏谨慎、偏平衡的观点,指数空间可能“上下皆难”,但局部行业和个股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机会。建议重点关注碳中和政策作用于供给端较为显著的金属(尤其是铝和钢铁)、短期催化因素较多的航天军工,以及下半年供需关系持续紧张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板块。

陈前明亦认为,北向资金的净流入确实给多头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据此判断拉锯行情就此结束恐怕过于乐观。综合来看,今年的操作难度要比去年大,投资者应调整预期。中长线投资者可以选好优质企业后无视波动,而操作技术较好的投资者可以围绕3300~3600点反复操作。本周是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周,一季报和年报都将披露完成,绩优股有望继续受到追捧。

3

操作策略

基金新宠银行股可关注?

伴随公募基金一季报收官,机构持仓也浮出水面。从行业看,银行、钢铁和食品饮料是一季度基金重点增仓方向。据统计,截至4月23日收盘,今年一季度基金持有33只银行股,合计持股市值1931.25亿元。基金的增仓动向对投资者操作有参考意义吗?

陈宇分析,从季报来看,作为以“中长线专业投资”为主逻辑的品种,基金依然表现出很强的策略稳定性和选股的一贯性,尤其是业绩确定性和行业景气度较高的食品饮料、医药、半导体电子等行业,仍是基金配置占比最高的几个板块,而且医药、电子行业的配置重心还在上移。

“对于银行成为加仓重点领域而且幅度较大,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来自该板块较低的估值水平和足够大的流动性规模。但必须指出的是,机构配置银行股更偏向长线,以获取股息为重要的持仓思路,而且可以结合多种专业投资工具和操作手段,这些都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或者不一定合适的玩法。”陈宇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银行股应有一个更全面的考量,而不是盲目跟买。同理,面对诸多公募基金一季报新增买入或者减仓的个股,如果不结合整个基金的份额变化、投资经理的投资逻辑和思路,简单地跟风买卖同样不可取。

陈前明则对银行股持较为乐观的观点。他认为,两家头部银行率先发布了漂亮的一季报,市场对银行业开门红颇有期待。再加上整体涨幅不大,不少机构选择一季度加仓银行。银行尤其是业绩增速超预期的企业,值得关注。此外,光伏板块亦值得重点关注。一方面,全年光伏发电的指标是相对确定的,接下来行业内上下游的博弈很可能出现投资机会;另一方面,碳中和是国之大计,会成为一个大题材。

国际财经一周大事预报

4月27日

日本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和经济展望报告。

美国公布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

4月28日

美国公布上周原油库存变化。

第16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举行。

4月29日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

美国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上周初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

德国公布4月失业率、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4月30日

日本公布3月失业率。

欧元区以及德国、法国等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GDP初值。

欧元区公布4月CPI。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创意糖果、功能性食品…… 年轻一代的新“食”尚,了解一下!

创意糖果、功能性食品……年轻一代的新“食”尚,了解一下!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一瓶江小白,改变了人们对酒的认知;一颗创意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