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东升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让村民富起来、环境美起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同心奔小康】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有了“样板间”
4月初,走进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片春意盎然,各色花朵争奇斗艳,一幢幢科创楼宇镶嵌其间……“如今,进入科技园区就像进入了公园,20年前,这里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东升镇镇长刘件笑着说。
20年来,东升镇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集体经济总收入由1983年的6891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0.09亿元,增长40余倍。
村民当上了股东
“改革开放初期,我的年收入不足1000元。现在,我的月收入有1万多元,年底还有股份分红。”东升镇八家村村民王爱民告诉记者,“我之前在乡镇企业东升锅炉厂上班,后来企业改制,组建了东升博展股份社,村民也当上了股东。”
2003年初,该镇启动集体资产处置及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采取“先重组、后改制”的模式完成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对镇属50多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并以不同产业分工,组建了东升博展、新东源、海升3家新公司,该模式被列为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9个典型范例之一。
2019年,东升镇进一步深化改革产权制度,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意见,明确博展股份社改革试点方案,确立了“法人到位、资产到位、治理到位、管理到位”的改革目标任务。当年6月11日,博展股份社获得了特殊法人身份。就这样,东升镇村民,实现了从村民到股东的变身。
与企业共同成长
“村民把资产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把资产管理好,实现效益和收入最大化。”刘件说。
据介绍,东升镇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战略定位,以及中关村科学城地理优势,提出“三个坚持一个深化”的发展思路,即“坚持集体经济发展与科技服务相结合,重资产经营与轻资产经营相结合,资产运营与探索资本运作相结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东升品牌”,打造了以东升科技园一期为园区运营示范,以中关村智造大街为产业引领的“一园示范、一街引领、高端集聚、创新发展”联动格局,为东升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东升科技园获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批复,成为全国第一个冠名“中关村”的乡镇运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到10年时间,东升镇建成10个各具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高科技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态势。
“我们入驻时员工仅100多人,现在增加到了3000多人,办公场所也增加了七八倍,园区在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支持。”2013年入驻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期的九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说。
在这里,不仅有清华工研院等14家特色产业研发机构平台和35家孵化器、加速器入驻园区,还分布着4家国家级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10个市级工程中心、10个博士后工作站。
“与其说是园区引进高新企业,不如说是园区把环境打造好了,自然就引来好‘凤凰’,企业和园区共同成长。”东升博展股份社党总支副书记苏国刚说。
“近几年,园区汇聚了中科创达、石头科技、华宇信息等高科技企业1178家、上市公司54家、瞪羚企业58家、独角兽企业15家。还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园区从业人员3857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3%。”刘件说。
据介绍,2020年东升地区园区总产值1095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改善人居环境
东升镇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环境也美了起来。
“把农村地区作为新型城市形态的特色功能区,做好整治、建设、管理3篇文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更好地融入、支撑和服务园区发展。”刘件说。
据介绍,东升镇2017年完成全镇“无煤化”,村民取暖季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 ”为主攻方向,在园区周边引导人居环境整治向庭院、村域延伸,结合整治做好垃圾分类,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聚焦厕所、污水、垃圾“3大革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园区周边村庄环境整治。目前,东升镇所有村庄全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市级考核验收,公厕和“一户多厕”户厕改造任务提前完成。
同时,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马坊河北村等3个自然村试点准物业化管理,将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的成熟做法创造性引入园区周边农村,持续开展提高公厕和街坊路绿化养护资金标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管护标准一体化。
刘件表示,未来东升镇将聚焦中关村科学城,落实海淀区 “两新两高”战略,积极融入“两区”“三平台”建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闻推荐
贵州银行(06199.HK)原行长杨明尚将回归贵州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4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的职务调整通知显示,推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