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聚镇” 谋求“镇兴” 提出“产业强市”近一年来,镇江越跑越快
解放日报记者任俊锰
“来者即享”“来了就是镇江人”——这是近日镇江举行的人才“镇兴”大会上给出的承诺。
3月30日,江苏举办2020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镇江的排名前进了3位。同日,镇江在上海举行产业项目暨人才招引推介会,现场签约26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23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或外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有11个……这是近一年来镇江“跑起来”的缩影。
自去年提出“产业强市”以来,镇江在苏南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为人才服务
——管子女也管父母
今年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镇江就召开了产业强市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2月26日,镇江市110个项目参加江苏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数量较去年增加76个,同比增长224%,年度计划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269%。但镇江对于发展问题很清醒:镇江依然产业偏弱,最紧迫、最关键的工作仍是“产业强市”。
“产业强市”,离不开人才支撑。镇江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省级高校,在校大学生11万余人。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表示,江苏大学本科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已接近60%,研究生以上达到30%左右。而在几年前,镇江人才流失话题频频引起热议。2016年,当年镇江高校毕业生21331人,留在镇江的毕业生人数为2717名,仅占毕业生人数的12.73%。
只有“聚镇”,才能“镇兴”。镇江已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升格,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记者一年来在镇江参加各类会议,发现“逢会必讲人才”。今年,镇江财政安排在人才计划上的支出,要比去年翻一倍。镇江计划“5年引进600名高层次人才、集聚30万名青年人才”。
早在2016年,镇江就启动“金山英才”计划,成为撬动产业的支点,5年累计投入7.2亿元,先后引进605名领军人才,累计带动就业近10万人,由此催生一批科研成果,在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镇江4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
除实施多年的“金山英才”计划外,此次镇江人才政策最大的特点是“来者即享”,镇江明确从A类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到G类的基础人才等七类认定标准,其中对于顶尖人才,给予项目资助1000万元,对特别突出的上不封顶。
镇江的政策不是只盯着高端人才的“阳春白雪”,而是面向各类人才的“实惠好礼”。此外,镇江市为人才提供的综合服务,不仅管子女,也管父母。镇江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比如对E类以上人才及其配偶的父母,每月提供居家养老免费上门服务,或养老机构服务补贴。
提城市实力
——引人更要能留人
引人拼的是政策,留人拼的则是城市的综合实力。
镇江人曾分析过,镇江面临人才“引得进、留不住”的窘境。引得进是因为镇江地处苏南,这里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留不住,也因镇江地处苏南,与上海离得也近,但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周边的南京和苏州、无锡、常州等都还有差距,容易受到双向“虹吸”。
产业强市的目的,是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去年,阿里巴巴数字产业园、微软“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落户镇江;近日,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与镇江市京口区政府共建的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正式启动运营,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的游戏产业基地之一,未来微软还希望能和镇江在制造、汽车、医疗等领域展开合作。以G312宁镇产业创新走廊为代表的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正成为镇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除了参与南京都市圈建设外,镇江也正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30日在上海举办的推介会,是疫情发生以来镇江首场在市外的重大招商活动。镇江市商务局局长、招引办主任谈沁磊表示,近年来,镇江凭借优越的区位和充足的要素资源,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人才外溢,积极复制上海各类开放经验,上海已连续3年成为镇江最大的市外投资来源地。今年镇江还将加强长三角区域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协同机制,对标上海产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吸引、营商环境等政策,全力打造“镇合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全面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和资本市场“扬帆”计划,为创新创业提供沃土。
去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0亿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位列第10。虽然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城市中并不占优,但镇江已有“加速度”。从经济增速来看,2020年镇江GDP比上年增长3.5%,增幅跃升至江苏省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分别升至江苏省第5位、第4位、第3位。据《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3月PMI为51.9% 制造业景气回升 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17个行业PMI位于荣枯线以上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3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