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数据夸大造假 衍生问题层出不穷直播带货行业乱象亟待规范
近年来,直播带货的促销方式愈发流行,与此同时,直播带货衍生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直播数据夸大造假,产品质量疏于把关,售后和退换货服务难以保障等问题,频遭消费者吐槽,监管部门也已将直播带货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
直播数据夸大造假“粉丝”可花钱购买
日前,记者联系到了一位直播刷粉的卖家,对方称可以提供多个直播平台的直播刷粉服务,刷 100 个直播“机器粉” 100元,刷1000个直播“机器粉”900元,“机器粉”的在线观看直播时长可达2小时。
该卖家宣称,除了提供直播“机器粉”服务外,还可以花25元购买1小时的真人互动点赞观看服务,购买的数量越多,价格越优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直播带货行业里,还有人专门组织真人粉丝刷直播数据和商品,粉丝进入直播间观看几分钟或刷一个退款单,就能拿到相应的酬劳。
一位专门做直播人气互动的卖家表示,他有专门的刷粉群,让宝妈进商家的直播间并在直播间点赞互动,每单 1.5元。另外,他还可以刷退款单,让宝妈在直播间里留言互动,直播时下单,直播后申请退款,每单3元。当记者向其询问能否成为他们的“宝妈”替商家刷粉刷单时,该卖家称,如果感兴趣,可交400元入会费,参与直播互动后抽成,一天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
此前,中消协在发布的《“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点名汪涵直播带货退货率高达76.4% ,涉嫌刷单造假;李雪琴直播销售数据“注水”等明星直播带货乱象。
省城从事互联网生意多年的辛先生告诉记者,直播时观众数量可以造假,造假成本也相对较低,虚假流量会诱导真正的观众购买,从而达到主播多带货,商家多出货的目的。
直播带货中衍生问题层出不穷
直播带货火爆的形势下,一些人盯上了直播培训这块蛋糕,他们用“零基础入门”“一对一教学”等关键词吸引正在寻求“捷径”的主播。
记者联系到一家从事网络直播培训的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只需交一千多块钱的培训费,就可以享受专人指导的直播带货培训课程,还可以在直播培训微信群中随时和导师交流,得到“一对一”的直播培训服务。
然而,看上去高大上的直播培训课程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辛先生向记者透漏,培训机构提供的直播培训课程在网上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培训课程的话术也有统一的模板,就连案例也是互相抄袭,技术含量不高,所谓的导师只不过是一些收集、转发资料的客服而已。
省城消费者张先生前几日从某直播平台购买了一套茶具,收到货后,他发现同样的产品比实体店的价格高出近一倍,当他联系卖家退货时,卖家称,茶具属易碎物品,不支持退换货。
“当时被主播的话术所诱惑,一时冲动就买了,但是茶具到手后,发现性价比并不高。”张先生告诉记者,“ 直播链接和画面已经找不到了,举证较困难,算是花钱买个教训吧。”
据悉,去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占比近8成,同比增长357.74%。直播带货中产品质量疏于把关、使用“极限词”等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售后退换货难以保障等问题层出不穷。
直播带货不是法律盲区亟待规范
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1届“3·15”晚会现场正式发布,将于5月1日施行。《办法》规定,网络交易新业态的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务及其实际经营主体、售后服务等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直播服务提供者将网络交易活动的直播视频自直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3年。
“带货主播的宣传对消费者购买商品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以前直播结束后相关视频就没有了。如果没有这些视频,出现问题之后,消费者就很难去维权。《办法》要求直播结束后直播视频至少保存3年,确实对将来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针对虚构点击量、关注度等流量数据以及虚构点赞、打赏等交易互动数据这类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办法》也明确进行了禁止。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不得发布虚假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不得虚构或者篡改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交易量等数据流量造假。
直播带货并非法外之地,相信在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下,直播带货能步入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本报记者马永文
新闻推荐
原创竺晶莹虎嗅APP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作者|竺晶莹题图|Google技术与人,谁将被驯服?这是个问题。2017年12月,在整个冬季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