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月CPI:猪价下行 就地过年支撑CPI服务项价格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的数据,2月全国CPI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猪价同比下降14.9%,是CPI的主要拖累。2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历史上春节发生在2月的年份,2月CPI环比涨价力度要强于1月份,而今年 “就地过年”熨平了季节性,2月份CPI环比低于前值。”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从环比看,2月C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春节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和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水产品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7%和6.1%,涨幅分别扩大5.4和3.8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5.6%转为下降3.1%。
天气转暖,蛋鸡产蛋量提升,加之局部地区疫情好转后调运渠道逐步畅通,鸡蛋价格由上月上涨11.1%转为下降4.5%。
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居民就地过年,文娱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13.0%。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4%和3.7%;春节期间人工成本有所上升,洗车、家政服务、美发和出租车费用等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1.2%—6.3%之间。
李超表示,“就地过年”拖累出行产业链价格,但本地线下消费超预期支撑CPI服务项价格。春节不返乡推动消费向一二线城市集中,电影等娱乐消费超预期,电影等娱乐消费的需求回暖对非食品项形成一定支撑。
“受居民 “就地过年 ”以及疫情缓解的影响,文娱消费需求明显回暖。”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随着城市就业情况好转,居住分项也在持续好转。但衣着、生活用品价格复苏仍然较为滞后。
从同比看,2月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扩大11.0个百分点;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8.7%和2.6%,降幅均有收窄;羊肉、水产品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7.5%、5.9%和4.3%,涨幅均有扩大。
猪价同比下降14.9%,是CPI的主要拖累。春节前后猪肉供应较为充足,生猪出栏增加,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较多,猪肉价格逐渐回落。李超认为,随着4、5月份进入肉类消费淡季,猪价仍有下行空间。
往后看,王涵认为,CPI在猪价下跌中难有通胀。“虽然近期非洲猪瘟再起,导致市场再次担忧猪价后续走势。但此次非洲猪瘟对生猪产能仅是阶段性影响。”王涵团队估算,国内CPI高点或在11月,约为2.5%。(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每年一季度都是基金扎堆分红之际,受益于2020年公募基金整体收益较好,今年以来基金分红达到历史高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