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岂能让“诚信”奖牌不诚信

市场星报 2021-02-05 00:40 大字

在现实中,总能看到很多消费者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诉。这些被投诉的机构,有不少仍然在正常运营。颇为讽刺的是,许多机构还在其宣传页上贴出了“诚信企业”“信用单位”之类的荣誉奖牌。明明是屡遭投诉的公司,为何能获得这些荣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奖牌其实并不是企业获得的,只要花上几百元,在网上就能买到全套证书和奖牌。(2月3日《北京晚报》)

上述可见,看似是诚信奖牌实则是不诚信。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出现的“证书加奖牌”生意链。诚如前述,网上确实存在很多能够办理认证的公司,有的最高能办的是5A级别的信用认证。但事实上,这些“资质认证中心”没资质。据报道,“中国企业质量监督管理中心”“中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中心”“中国质量认证品牌监督中心”等等,很难查到其本真面目。

“诚信”奖牌不诚信,终究是市场丑态。对此,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对这样的生意当加大规制力度。如,北京市一家教育机构在“公司荣誉”一栏中,赫然放出了“中国优质诚信教育培训机构”等9块奖牌。然而,在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中,近期针对该家教育机构的投诉高达31件。对此,监管执法绝不应该纵容。

另一方面,经营者当强化自律。要知道,山寨的诚信奖牌不管标价多少,本质上一文不值。所以,依法诚信经营最重要。一边是光彩熠熠的“诚信奖牌”,一边是居高不下的顾客投诉,如此情形下,只会是“自黑”。经营者若不明白此,即便是镀再多的金,恐怕也会难逃市场淘汰。所以,与其如此聪明,不如踏踏实实做生意。

此外,正如媒体表示,监管部门也要严肃处理售卖假奖牌的协会组织,惩治花钱买牌的企业机构,切断假奖牌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当然,也应在规范评价机制上着力,确保诚信奖牌真正做到名实相符。同样,消费者面对这些奖牌,也不妨多留几个心眼,谨防被不诚信的“诚信奖牌”忽悠,或者致使自身权益受损。

新闻推荐

资金争夺白热化,刘格菘、赵诣等明星老基金悄然放开申购

记者杜萌轰轰烈烈的新基发行潮正在告一段落,随着春节临近,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问题变成了“到底是持基过年还是持币过年?”而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