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周五港股挂牌上市 收入看似攀升 亏损却在扩大
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8亿,或已逼近天花板
优质、核心用户将是未来竞争核心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刷短视频、看直播占据了人们更多的碎片时间。刷抖音、快手还是微信视频号,每个用户的选择并不相同。
在登陆资本市场的赛道上,2月5日即将挂牌港股交易的快手,这次比抖音快了一步。
>>三个月闪电上市,快手不再“佛系”
2019年6月,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给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内部信。在信中,他们表示了对快手现状的不满:“看起来不错的数字背后,我们看到了深深的隐患: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的肌肉开始变得无力,反应变慢,我们与用户的连接感知在变弱。”
在这封充满反思的内部信里,两位创始人决定放弃“佛系”转向“狼性”。随后在2020年,快手经历了最“狼性”的一年:组织成员迅速扩充、闪电上市冲刺短视频第一股。
2020年11月5日晚,快手向香港联交所递出IPO招股书。2021年1月26日,快手递交全球发行方案,根据规划,将在今年2月5日正式挂牌交易。
过去三个月,快手的上市步伐几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路演阶段,就传闻认购行情火爆。新股申购前两天,实际认购已超过惊人的200倍。
按41.1亿总股本、每股发行价105-115港元计算,快手市值一上市就将达4314-4724亿港元。安信国际证券更乐观认为:“这与我们预估的上市合理估值有50%-69%增长空间”。
快手估值之所以被高看,与近来南向资金不断涌入港股有关。
不过,有机构统计,2019年至今港股319家新上市公司里,超过三成在上市首日破发。同时,截至2021年1月27日,超过56%的公司收盘价已低于当初发行价。
热钱涌动下的港股,快手是否能避免破发?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快手业务符合潮流趋势,短期内破发概率较低。而且在资本市场的追捧下,股价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不过,就企业基本面来看,快手的业绩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扭转,“投资者需要当心互联网泡沫,避免盲目追高。”
>>收入节节高的快手,亏损却在扩大
早在2017年,就曾传出快手计划到美国上市,随即遭到快手方面否认。
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快手已是一只引人注意的百亿级隐形独角兽,官方对外公布的累计用户量达到3亿,月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
三年之后,呈现在市场面前的是一组更具诱惑力的数字:2020年前11个月,快手日活和月活分别达2.63亿、4.81亿。同时,快手电商GMV达3326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5倍。
目前,快手已拿下数以亿计的“老铁”,但难以掩盖尚未盈利的现实。
2017年-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亏损净额分别为200亿元、124亿元、197亿元、974亿元。剔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7.74亿元、2.05亿元、10亿元、-72亿元。这就是说,这几年快手的收入增速较快,亏损也有所扩大。
对于亏损原因,快手方面称,主要是由于致力扩大用户群和提升用户参与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发展整体生态系统,导致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增加。
快手预计,2020年的亏损净额较2019年会有所增加,并无法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会盈利。
对不少互联网公司而言,持续而稳健的盈利,是一条漫漫长路。而某种程度上,这似乎也能解释在上市征途中,快手为何不再“佛系”。
对此次快手上市的原因,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一是营收增长而亏损扩大,快手亟需“破圈”,言外之意,就是需要募集资金以供应发展的“弹药”;二是给业务转型获取时间红利;三是快手与抖音等激战将一直持续。
>>快手与抖音从“南北之争”,进入“三国杀”的新战场
快手的前身,叫“GIF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最初是一款制作和分享GIF图片的应用。2012年11月,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并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流量成本下降迎来市场。
2017年之前,短视频玩家主要集中在“快手”“小咖秀”“美拍”和“秒拍”上。直到2016年9月,字节跳动上线了一款名叫A.me的APP,打磨了大约半年后,这款APP改名“抖音”。
随后几年,“抖音”和“快手”携手在行业内成功突围,形成了“南抖音,北快手”——这体现出二者平台受众的不同,抖音的目标是城市青年,在快手是下沉市场的小镇青年更活跃。
不过,从产品内容和创作者构成来看,二者正越来越相似。
改版后的快手,视频展示从单屏双列改到了大屏单列滑动,引入MCN机构、公众体系玩法,并频繁与偶像明星合作……快手正在从下沉市场中走出来,摆脱“辛巴”们的符号。值得注意的是,“辛巴”假燕窝事件给快手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
目前,短视频行业仍以“抖快”为尊,但微博、微信相继推出视频号后,竞争出现了新变化。
2021年1月19日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近两个小时演讲中,把焦点放在了视频号和电商上。将更多时间给视频号,释放出一个信号:这是微信必须直面的战场。
对“抖快”而言,这个后起之秀,同样不可小觑。背靠“国民第一大社交APP”的强大BUFF,微信很可能成为短视频行业新的搅局者。
去年7月,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显示,仅有抖音、快手月活用户过亿——当时微信视频号未被纳入,腾讯微视则远有不及。
在肯定“抖快”头部位置的同时,报告并未把话说满。艾媒咨询认为,国内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被持续看好,将成为占据用户使用时间的重量级产品。因此,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在持续关注,百度、腾讯不断加码,未来市场仍存在重新洗牌可能。
>>短视频行业盈利的三大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快手率先上市,将成为快手乃至短视频行业的里程碑式事件。
当然,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上市是一个重要时刻,但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如果把行业竞争比作一场马拉松,这个起点之后,比的将是谁能跑到最后、脱颖而出。上市或许能提供燃料,但能不能把燃料持续地转为发展动力,这是核心问题。
不管有多高估值,都需要相匹配的业绩规模来支撑。
现阶段,短视频行业的变现模式包括广告、电商和直播。由于电商与直接销售挂钩,电商更被视为短视频通往终极形态发展的必经之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拥有一大票知名带货主播、存在感如此之强的电商,在快手收入中只占很小比例。2020年前三季度,快手总收入407亿元,其中直播收入253亿元,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33亿元,包括电商、网友、在线知识分享等在内其他服务收入只有20亿元。
艾媒咨询认为,直播电商带货有利于平台商业化探索,但这种模式经过去年初的爆发后,逐渐疲软,而且如主播翻车、数据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穷,长远看仍存在风险。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未来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变现模式仍将集中在广告、电商和直播,即品牌输出与直接销售方面,趋于同质化是正常现象。而快手并不是一家电商公司,至少目前只是一家媒体平台而已。
有业内人士表示,短视频更多是好玩、有趣、热闹。对于平台来讲要想持续、稳定地获取收益,难度不小。广告模式属于最传统的盈利手段,这个相对简单而直白;电商和直播作为被投资者最为看重的赚钱手段,其实蕴藏着一定的风险。直播和电商带货经过一阵风的热闹之后,目前已处于平淡期,未来能否持续走强,目前不好判断。毕竟,互联网的变化是时时刻刻。马云曾经预言未来10年电商或被淘汰,新模式开始兴起。而具体是什么新模式?目前尚不可知。
>>短视频用户或已逼近天花板,优质用户之争将是未来核心
当一个新兴产业的头部公司开始上市的时候,往往预示着这个行业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发展期,短视频行业也不例外。
短视频用户经过前几年的“病毒式”传播和“裂变式”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或已逼近天花板。
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2020-2021中国消费互联网竞争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的短视频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中视频平台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675.2亿元,6月份用户规模已达8.18亿人。当前,短视频赛道进入下半场,下沉市场的抢占基本完成,用户规模趋于饱和,形成快手、抖音双巨头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以PUGC模式为主、长度在1-30分钟左右的横屏展现形式的中视频,用户需求增长强劲,中视频赛道蕴藏潜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短视频已经占领了广阔的下沉市场,不仅仅是四五线城市,在广大的农村,上到六、七十岁的大妈大爷,下到二十岁左右的小镇青年,几乎都在刷抖音、玩快手。然而,在一二线城市,短视频的用户似乎并不那么普及。
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广大的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国企、金融公司、上市公司高管和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却很少在快手和抖音上露面。
当用户进入存量市场之后,优质用户、核心用户之争将成为短视频平台未来竞争的核心,毕竟,长尾用户已快要被一扫而光了。
华泰证券前述分析师表示,企业上市提供的更多是资本支持和资源统筹,而各家比拼的焦点将会是用户体验环节,这将直接决定变现基础。
巧合的是,快手即将上市之际,它的对手也在摩拳擦掌。2021年1月29日,有消息人士称,字节跳动将寻求部分业务,包括抖音在香港上市。
几天前,抖音刚刚宣布,拿下牛年春晚独家互动合作伙伴。
或许,每天刷短视频的人足够多,但行业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存量市场的状态下,快手与对手们对地盘的抢夺,一刻也难以停歇。
快手创始人宿华曾经说过:“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记录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被世界看到,从而消解每一个人的孤独感,提升每一个人的幸福感。”
期待快手上市以后,提升更多人的幸福感。华商报记者 查京京
新闻推荐
观点●制造业的强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当前,我国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正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队伍规模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