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失守 3500 点 震荡走势或延续

金融投资报 2021-01-30 05:47 大字

上证周K线图

■机构看市

周五,A股迎来1月收官战,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沪指失守 3500 点大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周分别下跌3.43%、5.16%、6.83%。私募人士认为,短期市场或进入高位震荡阶段,结构性机会将成为年前行情的重点。

杨德龙 (知名私募人士):

不要害怕股市上涨

今年以来,A股和港股均出现强势上涨,这使得一部分投资者担心央行可能会通过流动性的投放控制,防止资产价格上涨。其实和美股相比,A股市场的上涨幅度是远远比不上的。

因此对于股市的涨跌,我认为不应该害怕上涨。事实上股市很多风险都是跌出来的,一旦市场出现大跌,可能会出现很多融资盘出现爆仓,股市上涨则是提振消费以及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美股已经上涨十几年,但美联储并不担心美股出现资产泡沫,因为市场本身都有自身的调节机制,涨多了就会下跌,跌多了也会上涨。真正好的股票受到资金的追捧也是在情理之中,但A股市场仅仅出现一两个月的上涨就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我认为这是完全没必要的。

我一直坚持认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离不开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繁荣是让资本市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通过投资拉动出口带动的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已经很难,只能靠消费拉动,要想提高消费增速必须提高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股市繁荣无疑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0年虽然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但投资者通过配置基金获得了较好的回报,使得我国消费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其实就是非常有益的一个经验,包括很多银行理财也推出固收+产品,也就是加配权益资产已经成为大势,这也是为了分享资本市场的成长,因此害怕股市上涨的这种思路是要不得的。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是解决当前企业杠杆率过高、间接融资比例过重、直接融资比例不足的现状最好的一个办法,也是拉动消费最根本的一个办法。

现在国家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也在不断的加大,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是既定的战略,不会有改变。近期虽然市场出现了调整,但市场的趋势依然是慢牛长牛。

2021年是我国黄金十年的第三年,资本市场依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虽然指数上可能表现大概10-20%左右,但优质的股票依然会能带来超额收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美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是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最好的一个手段,也是提高消费增速,提高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因此总体来看,我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依然会保持适度宽松,不会过度收紧,也就是不会急转弯。由于隔夜美股出现大跌,引发了A股市场跟风回调,加上对于流动性的担忧,但影响是短暂的。从长期来看,A股市场今年还会维持震荡回升的态势,业绩优良的白马股无疑是各类资本重点配置的对象。当然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在出现大量获利盘之后,白龙马股出现回调也是在情理之中,但这不会改变白龙马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玉名 (私募基金经理):

关注资金调仓因素

经过周四群体跳水之后,市场相关风险因素是一个明显的释放。周五是1月行情收官日,同时也是惯有长阴后股民期待有修复,早盘市场相对稳定,又一波冲高,午盘附近调整,港股方面也是一度大涨1.5%后快速回落,市场情绪恢复还需时日和堆量过程,这是一个调整周期。玉名认为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个股有一个甄别,即是群体下跌,板块调整?还是仅仅是个股独自下跌?同时扩大视野,从1月市场角度看,是否个股在反弹和热点切换都没有过反弹?如果这样,就要摒弃和防雷。如果是群体调整所致,那么2月的第一周中的几天观察修复状态的时间,能判断个股是否有资金护盘和反复运作的特点。

1月25日拐点明确之后,春节前,指数就是从之前反弹冲高到箱体调整的走势,这样节前一波资金调仓后,有助于节后个股行情的展开。但形成一个关键陷阱,那就是权重因素对指数拉升后,容易导致股民对个股与指数背离现象的错判,即总想着指数涨才有个股行情。但实际上,指数需要一波整理,资金流出权重后,才能够流入更多个股中。包括一些强势行业(也包括年报金股行业等),在1月25日开启的一波清理获利盘的行为,才会在后期更好地反弹,这样的心理预期也是需要股民重视的。

股民永远不可能决定涨跌,而我们分析行情有两个目的:一是确定当前的环境与趋势;二是寻找大概率的交易机会,并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防控措施。所以,个股也好,指数也罢,期货合约等,说白了真正不是交易品种带来了利润,而是我们的策略得当,与行情顺应,实现了盈利。股市中错误有些或许通过时间,看上去解套,看上去也赚钱了,但股民要明白,错误就是错误,侥幸解决了,并不意味着不会再犯,因为问题根源就在那里。那些亏损的股民,往往更换了很多个股,最终都是被套,这说明不是个股因素,而是股民思维体系和操作模式的错误,错在股民自身,要改变和解决才行。重仓是利润的捷径,也是亏损的路径。只有当通过稳定模式获得足够收益,此时重仓博弈一些激进和攻击型品种,这是可以的,因为有利润可以对冲可能的风险。还有在自己操作模式中,最有把握的,利润产出大概率的盈利模式中;以及市场处于明显的、强大的赚钱效应,其余则不能贸然重仓。

黎仕禹 (广东小禹投资总经理):

科技股是行情的未来

本周市场行情真的是有点“惊心动魄”。关于本周的市场下跌,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市场短期资金面的紧缺,如我们见到了国债逆回购在本周的暴涨就是明证。

市场资金面的松紧肯定会影响短期的市场走势波动,但是市场的趋势却不是可以随意出现转折的,毕竟船大难掉头。除非大的宏观政策转向或者市场出现了系统性的风险。所以,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市场依然还是牛市的向上格局趋势。虽然本周内的市场波动剧烈,但那也是修正之前市场短期暴涨所带来的上涨空间。

从指数上看,沪指在1月底收盘时没能收上3600点甚是遗憾,这表明市场的大区间波动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突破确认,所以市场仍然在我们之前所说的3200-3500点之间内反复震荡波动。从大盘的图形趋势上看,我们目前并未看到A股市场的牛市见顶趋势拐点信号出现,所以我们也依然还相信牛市的趋势还在,而本周内的市场波动,也是其上涨途中的正常波动而已。

除非到了某个时刻可以看到市场的牛市趋势开始出现重大趋势破位和“崩塌”了,我们才会去确认牛市见顶和熊市的到来,届时我们才会完全地清仓出局。至于目前,我们还在合适的仓位控制范围之内,继续低吸高抛一些优质的龙头个股。

看之前的行情主线热点,医药、白酒、新能源是过去一年市场的主旋律,而科技股自从2019年下半年走了一波之后,截止目前来看,科技股的走势就并未看到有出彩的地方了。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科技股是市场行情的未来,至于新能源板块,它也逃脱不了2019年下半年科技股那样辉煌过后的高位反复横盘震荡格局。当然,有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在经过适当的筹码清洗之后,还有可能继续上涨。但是,大多数新能源的跟风盘,可能就此要见顶调整了。

在未来,我们仍然看好有些顺应人们生活大趋势的消费行业,如家电、家居家装、消费电子、机械、化工、机场、旅游、酒店、食品饮料、医药等,这其中仍然有不少企业是值得大家长期价值投资的。具体的投资标的,大家可以自己深入挖掘一下,最好就是寻找其中有机构抱团的白马龙头个股,而不是去找那些边缘化偏冷门的小市值个股。

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和理念目前已经基本港股化和美股化了,它已经跟国际资本市场逐步接轨了,所以大家不能再用以前那种坐庄、跟庄的炒股理念和模式去做股票了。否则,你会感受到牛市股灾的滋味。

黄智华 (资深投资人):

节前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本周初大盘冲高受压,之后几日蓄势整理。春节长假期前,市场观望情绪或较浓。

从走势看,今年1月初,沪指上破去年下半年箱体整理区上边,近几周振荡体现为突破后的回抽过程,毕竟突破历时半年的密集整理区,市场筹码需要消化和使市场成本逐步提高。周五沪指跌至箱体整理区上边和60日均线止跌,60日均线势近半年多以来的上升趋势线,或呈现一定抵抗支撑效应。

之前指出,沪指目前已到达2015年 11 月至 12 月 3500-3700 点整理区,以及 2015 年 7 月至 8 月中旬3600-4100点整理区,未来推进难免会有反复,特别是2008年1月14日5522点与2015年4月28日4572点两高点连线,与2007年5月29日4335点与2015年8月18日4006点两高点连线,相交汇于3850点上下,构成上方重要压力带,加上今年1月以来突破上行,成交量未能超过去年7月上旬拉涨时的成交量,因而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持续爆发力不足,或呈振荡消化缓慢推进格局。8月是市场周期段,可关注其效应。

部分前期涨幅大的机构抱团股如酿酒板块等近期持续下跌,尽管超跌后近日有所反弹,但上档高位积累的套牢盘,估计需要略长时间消化。当然,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等大消费品种由于行业景气度继续向上,调整也带来机会。回调调整充分或到位的机构抱团股仍可值得关注。

目前中国经济正朝着复苏增长的方向稳步前进,银行等周期股可望形成大周期企稳转折点,当然去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拉涨形成高位的套牢盘有待消化,特别是牛市旗手券商股近几周持续走弱,说明市场整体参与热情有限。

周期高景气的上游大宗商品和中游制造行业品种,特别是订单饱满的如工程机械、电气设备等成长板块,近期表现突出。在流动性总体相对充裕背景下,新增资金不断入场,年内反复挖掘“抱团”的品种仍是市场特点。在2021年,估值相对合理而未来几年业绩预期每年有20%以上增长的成长品种或成为市场反复追逐的“抱团”对象,而大多数股票上行动力或有限。

一些长期下跌回到低位而业绩和成长性良好的品种,被“错杀”后或存在超跌反弹机会。“高成长”是个股长期走牛的动力,把握住涨幅不大或调整充分的低估值、高成长品种这一主线在2021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闻推荐

复制策略横行“孪生”基金频现

2020年基金四季报中,各公募基金都披露了持仓数据。然而,某些基金竟拥有同样的“配方”,持仓配置高度一致,甚至业绩曲线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