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布《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助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到2025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分“三步走”
到2022年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2000吨
如何处理生活垃圾,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智慧。如何让市民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在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垃圾上,成都有哪些“招数”?今后又将怎样提升垃圾分类的质量和水平?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网站获悉,日前成都市正式公布了《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助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成都市将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分类利用、分类处理,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意见》分“三步走”明确了阶段目标。到2021年2月,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显著提升分类处理能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以上、焚烧处置能力达1.8万吨/日、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
到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更加完善,社会参与氛围更加浓厚,分类投放准确率不断提升,垃圾分类产业逐步壮大,焚烧处置能力达2.12万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2000吨/日,形成厨余垃圾“集中规模化+分布小型化”处理模式。
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显著提升,垃圾分类产业链更加完备,建立“统筹城乡、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印发《意见》
既“添把火”也提供详细的可遵循指导
今年3月1日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根据该《条例》,届时全市将禁止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
在诸多业内专家看来,成都在《条例》实施之前,又印发《意见》,足见成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决心。前不久,住建部在对2020年第三季度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的考核中,成都工作成效显著,位居第一档次。
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这要得益于成都于2020年10月9日颁布的《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和处理。
当时公布的《条例》中明确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以及生活垃圾投放、清扫、分类收集、转运和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与具体要求,强化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和分类”要求,强调生活垃圾管理是本市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创新提出“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思路,并将垃圾处理生态补偿等也写入《条例》。
“此次印发的《意见》,既是在《条例》的基础上‘添把火’,也是提供了更加详细的可遵循的指导性意见。” 同济大学副教授姚栋如此认为。
多措并举
4个方面共涵盖17项具体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意见》从四个方面17项具体举措做出了要求。
在坚持全过程分类,着力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方面。成都市将通过实施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投放、严格分类收运和强化分类处理来进行落实。其中包括规范生活垃圾收运市场管理,整合社会收运服务资源,配足四类垃圾运输车辆,提升分类收运能力,统一图文标志;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纳入专项规划,保障用地供给;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厨余垃圾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和集回收、分拣、中转、就地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静脉家园”建设;优化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及综合利用基地布局,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开展生活垃圾转运站达标建设,完善大件垃圾、厨余垃圾等处理体系,探索商业综合体、农贸市场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等具体举措。
在坚持全社会参与,着力培养市民群众分类习惯方面,成都市将深化试点示范。坚持成建制、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思路,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社区(村)和小区(院落)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此外,成都市还将坚持全链条引育,着力发展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成都市将明确发展重点,以固废处置设施建设、装备制造、环卫作业、再生资源利用及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为重点,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原创技术产业化支持力度;实施传统固废、环卫设施设备升级改造计划,推进环卫固废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最后,成都市还将坚持全市域统筹,着力强化其他固废协同处理。加强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职责,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涂玉鸿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新闻推荐
记者|张艺在“苹果供应链或转移”、“苹果砍单”的传闻风波之下,两天市值蒸发超50亿元的欧菲光(002456.SZ)披露了2020年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