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资金汹涌 基金玩转“机构牛”

金融投资报 2021-01-23 00:38 大字

基金只要收益率上来了,其它都不是重要的因素,诟病无效。只要能赚钱,就能吸引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申购买入,市场只认这个理。在这个“机构牛”的年代,2020年全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4%,有89只基金全年收益甚至翻番。

■刘柯

2021年开年A股很迷幻,单纯看上证指数还是不错的,已经站上3600点,月涨幅已经接近4%。但大相径庭的是,很多投资者却在亏掉2020年为数不多的盈利,即便是机构抱团的资产,也出现了巨大的分化,选择去年的“抱团资产”未必就能赢。

在赚钱依旧艰难的情况下,还有另外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公募基金发行依旧火爆,易方达一只基金日发超2000亿配售率还不到7%;二是南下资金越来越庞大,港股被炒得热火朝天,特别是大型科技股被疯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公募基金发行火爆其实是可以预期的。2020年公募基金新发了3.1万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大多数都成为“抱团取暖”的后续资金。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买了茅台,茅台涨了基金收益率上升,然后再发几只新基金就很容易了,新发的基金继续买茅台或其它白酒公司,然后营造白酒“永不倒”的市场氛围,收益率继续上升,如此循环往复。基金只要收益率上来了,其它都不是重要的因素,诟病无效。只要能赚钱,就能吸引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申购买入,市场只认这个理。在这个“机构牛”的年代,2020年全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54%,有89只基金全年收益甚至翻番。

试问基金如果有这样一个收益率,到2021年怎么不会继续大卖?况且2020年并不是A股的大年,大多数外围资金并没有大举进军A股。而到2021年或者继续往后,至少有两路大额流动性有望向股权市场转移,一个是银行理财资金,一个是房地产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从2020年开始向权益资产转移,但数量有限,这部分资金的总规模大概有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这些资金看不上银行定期存款那点收益,但又不知道自己投资什么好,所以选择专业机构,也就是银行代客理财,以前银行拿着这些钱主要是通过信托进入房地产市场,现在银行要么自己进入股权市场,要么和基金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公募基金这么火爆的原因。其次是从房地产市场里溢出的资金,这个存量就很大了,起码百万亿以上。这几年其实一直在溢出,但相信随着股权市场赚钱效应越来越明显,而房地产市场越来越难赚钱,这个转移速度还会加快。

但大家也心知肚明,“抱团”这个事情,小范围内好控制,如果扩大范围,则不好控制,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而且,过于极端的“抱团”容易引发估值风险,比如白酒从20倍估值开始“抱团”,人家说你是价值挖掘,到30、40倍了,人家可以说你是合理估值,但50、60倍以后,很多人可能就不敢发言了,到80、100倍估值,你还要一片掌声,那就有点过分了。进入2021年,白酒板块是不是出现了分化?肯定会。很多白酒股盈利年增幅只有个位数,估值却上百倍,怎么说得上合理?

另一方面,各种渠道涌进机构的资金越来越多,炒高的老“抱团资产”不能继续玩了,怎么办?先找一个估值洼地玩玩,那就是港股。港股为什么被爆炒?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优质上市资源A股没有,比如腾讯、阿里等等,这些公司体量比较大,进出方便;二是部分A+H股差价巨大,两市套利空间大。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港股是一个向全球资本开放的市场,双向做市的机构都很强悍,国内机构割国内韭菜容易,但遇上国际大鳄是不是能收割人家,还是被反收割就很难说了。比如大家看到本周港股ETF一天涨停一天跌停,一只ETF基金如此“蹦极”根本让人看不懂节奏,周五也是港股把A股拖下水,按理说外围并没有大跌,港股完全没必要如此跳水。

于是,很多新增机构资金开始各种突围,也就是不拘一格选“新核心”。今年之前什么是“抱团核心”?肯定是大消费,肯定是白酒。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全年大消费和大科技此消彼长的原因,都去抱团大消费了。但是,当大消费都向60甚至100倍估值看齐的时候,2021年是不是还是能成为“抱团核心”?这个见仁见智,但肯定会有分化。为什么最近高价次新科技股有所异动?要知道几百元一股的高价科技股几乎不是散户可以触及的,大多数都是机构或者大户的“标配”,它们为什么异动?业绩增速有保障、估值比大消费还低、行业赛道优异,这就是股价异动的原因。每年底到来年初都是炒业绩浪、高送转预期的时候,如果这些次新股还叠加估值偏低的优势,肯定会被市场挖掘。

所以,与其去羡慕高高在上的“老核心”,不如潜下心来仔细研究“新核心”,重点就是业绩增速50%以上、没有送转过的小盘次新股、科技含量高的优质赛道细分龙头。很多人认为机构现在都是“弃小从大”,这也是相对的,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总股本1亿股,每股收益2元,是新上市的高科技次新股,那机构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总股本10亿,每股收益0.2元的标的去做,只是吸筹要麻烦一点而已,但好公司就会有好价格、高市值。大家看看目前几百上千元的公司,哪个估值又超级高呢?基本就是60到100倍,这个估值和“老核心”的白酒不是差不多吗?很多时候机构眼中的“小”是指业绩差的低价鸡肋企业,在注册制之下,这些企业被大浪淘沙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有很多“小而美”的企业,却未必不是好企业,而且这些企业的总市值未必小,或者说增长潜力大,行业天花板高,它们也可能成为机构的新目标。

新闻推荐

市委书记蔡奇看望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针对结构性问题 打出政策组合拳

新京报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四五”的主线。北京如何通过供给结构的升级,打通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