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流量“生意”亟须治理
当今互联网时代,“流量”这个词大热起来。据新华社报道,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现在已经大行其道,看似操作简单的虚假流量“生意”,整体规模已达千亿之巨,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
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如何才能让一条微博脱颖而出,获得几亿阅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广州学生家长刘某,因女儿在学校被罚跑步,对老师心生怨恨,于是就伪造了“血衣”,拍成图片发布在微博上,谎称女儿患有哮喘,被老师体罚致吐血抢救。尽管内容劲爆、用词犀利,这条微博还是淹没在网络的海量信息里,并未掀起多大水花。不甘心的刘某通过网络检索找到了网络推手,花了760元,最终这则消息被转发140万余次、评论46.5万余次、阅读5.4亿次,登上微博热搜。
互联网以数据自傲,数据的生命在于真实,如今却是互联网最引以为傲的数据出现了问题。炮制虚假流量的灰黑产业链,操控舆论关注点等行为,极易变异为破坏互联网生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法工具,触发诸多社会风险。只要花760元,“水军”能把一条虚假消息炒成5.4亿阅读量,释放出什么信号?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灰黑产业链就像一个毒瘤,再不解决,只会不可收拾。
面对“760元=5.4亿阅读”的现状,我们在新的一年,亟须从立法、行政、司法及社会治理等层面多管齐下,打击流量黑灰产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提高治理网络黑灰产的法治化水平。(毛建国)
新闻推荐
记者|林腾从华为独立后的荣耀,第一次对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月22日,荣耀发布了独立后的首款产品荣耀V40,罕见地使用了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