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近千家企业发布业绩预告 过半数企业业绩预喜,医药生物板块较为亮眼

南国今报 2021-01-20 13:56 大字

业绩预喜企业数量最多的10个行业

步入新的一年,上市公司开始进入2020年报披露季。截至1月18日,A股已有近千家企业发布业绩预告,记者梳理发现,945家已经披露去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业绩预增、续盈、略增、扭亏、减亏的企业共有537家,即业绩预喜的企业数量共占总数约56.83%,而预减、首亏、略减、续亏、增亏的企业共有287家,占总数的约30.37%,此外,还有121家企业业绩预告不确定。

1

医药生物板块预喜企业最多

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库统计发现,从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情况看,业绩向好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电子、电气设备等行业。数量排在第一位的医药生物行业共有65家企业业绩预喜,化工和机械设备行业均有62家业绩预喜,电子、电气设备则分别有50家和38家,上述排在前五的行业贡献了过半数预喜企业。

不少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披露了十分亮眼的营收利润增幅。数据显示,天赐材料、*ST永泰、达安基因、东方生物、之江生物、振德医疗、好想你等7家公司预计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0倍以上,海欣食品、明德生物、博创科技、星网宇达、南方轴承、宇环数控等18只个股在预告中实现了净利润增幅超过500%。此外,还有183家企业在预告中预计净利润将实现翻倍。

2

业绩大幅增长和疫情相关

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对医药和医疗防护物资的需求大幅增加,医药生物行业也成为2020年表现最亮眼的行业之一,不少A股医药生物企业业绩大幅增长。在业绩预增幅度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就有4家企业来自医药生物板块。达安基因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20亿~22亿元,增长幅度为2069.63%~2286.59%;东方生物预计实现净利润15.56亿元左右,增长幅度为1795.10%左右;之江生物预计实现净利润8.8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为1608.47%左右;振德医疗预计实现净利润25.40亿~26.1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该公司的净利润为1.57亿元。

上述企业业绩大幅增长都和突然暴发的疫情相关。比如,排在增幅榜第三位的达安基因就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业绩变化原因主要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性核酸检测试剂需求量大幅增加。东方生物也表示,去年上半年重点推动了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市场化,去年下半年重点推动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市场化,均取得了重大销售业绩突破,促使公司2020年度整体经营业绩呈现大幅度增长。

排在业绩预告增速榜第一位的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天赐材料,该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6.5亿~7.5亿元,增长幅度为3882.84%~4495.59%,增减变动为39~45倍。对于业绩变化的原因,天赐材料分析:一是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事业部卡波姆等高毛利产品销量及销售额占比上升,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明显;二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市场需求增长,销量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产品原材料自产率提高,毛利率提升。排在第二位的是*ST永泰,去年预计实现净利润46.20亿~48.05亿元,增长幅度为3195.87%~3327.85%,主要原因是公司完成了重组工作。

3

窗口期关注预喜率高行业

展望2020年年报披露季,哪些行业板块的上市公司有望收获亮眼业绩?投资者又如何从业绩预报中寻找投资线索?

兴业证券在2020年年报分析报告中,以市值大于100亿元的151家公司为业绩快报的样本对部分板块的景气方向进行分析。该研报显示,周期性板块中,业绩预计增长的比例为78.9%。化工板块细分链条众多,业绩报喜且增速相对排在前列的,有色、化工方向与新能源车链条上游材料相关的业绩表现较好。而在消费性板块中,种子板块增速可观,食品板块的休闲食品、乳制品等出现高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高端白酒大增速弱于次高端。在生物医药板块公司众多增速参差不齐,但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整体景气度较高。TMT板块业绩预计增长的企业占比达到79.4%。

万联证券分析师徐飞认为,春季行情在跨年后如期而至,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背景下,市场资金在前期选择方向大致趋同,偏好历史业绩稳定增长、顺周期优质赛道、市值规模较大的公司,推动了A股宽幅指数快速上行。部分资金有望在市场震荡调整期间流入业绩预告高预喜率,估值安全边际却较高的行业如通信、建材、公用事业、房地产和农林牧渔等。行业配置方面,可视调整逢低布局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医药生物等“十四五”优质赛道主线;关注低估值的银行等大金融板块;关注通信、建材、公用事业等年报业绩披露预喜率高行业。

本报综合新华社、《羊城晚报》报道

新闻推荐

数知科技连环爆雷:预计商誉减值约60亿,可能还要ST

始于几年前的“蛇吞象”式并购,如今61亿商誉爆雷成为业绩大杀器;这还没完,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接深交所通知可能要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