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气象学家
霍寿喜
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古代的气象学家常常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阴阳学家,甚至可能是军事家、医学家、发明家。古代史料记载的涉足气象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很有名气、成就卓著的至少有以下六位:
吕尚,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39-前1010年,史书称太公望,姜姓,是中国古代有文献可考的第一个军事气象大家。所著《六韬》强调军事统帅指挥和战法战术都要充分利用气象环境和天气变化,他的军事气象思想给后世以深刻影响。他创造了三十节气系统,即太公古法,为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定型起到先导作用。
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卒于公元前645年,官居齐相,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他强调自然规律而否定天命,把气象知识应用于土地开发、农业抗灾和军事征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著名的政治军事观点。著有《管子》一书。
李淳风,官居太史令,是唐代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公元645年作《乙巳占·侯云法》,记载了测风环境、测风工具和测风办法,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比英国的“蒲福风力等级”早了一千多年。李淳风还和袁天罡共著《推背图》,以其准确的预言而闻名于世,堪称社会历史版的中长期天气预报。
沈括,北宋翰林学士,精通天文气象,著有《梦溪笔谈》。他善于预测天气演变,研究气候变迁,对虹霓、蜃楼等大气光现象都作过科学解释,还用各地古生物化石佐证沧海桑田的地理变化,推断地质和古气候变迁。在各地考察的过程中,沈括还发现了石油,也就是《梦溪笔谈》中所述的可以烧火做饭、点灯取暖的洧水。
秦九韶,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书中阐述的开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领先英国霍纳五百多年。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其中“天池测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经和现代气象观测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则采取“平地得雨之数”来度量雨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来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履庄,公元1656年出生,清代发明家,发明或改进过许多光学仪器(如探照灯、望远镜、显微镜),也发明过许多“验器”,其中的验冷热器,就是现代“温度计”的雏型;而验燥湿器,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型,利用弦线吸湿伸缩的原理,测量空气中的湿度,这比瑞士人索修尔发明的毛发湿度计,早了一百多年。(E)③
新闻推荐
实现“五吨铁水六吨钢”、人均年产钢破千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武钢有限:“效率革命”推动转型升级
阅读提示武钢有限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三不减(产能、空间、能耗)、三提升(技术、产品、产业)”框架协议原则,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