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借贷的低俗与套路
据1月3日中新社报道,订外卖借钱给你、打车借钱给你、做头发借钱给你……如今,仿佛天下所有人都想借钱给你——起码借贷广告给人的感觉是这样。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剑指被吐槽的“土味”借贷广告等乱象。“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
借贷广告奇葩多,目的还是为了利,以奇葩元素吸引人们的眼睛,诱导消费者借贷。比如前段时间一些金融平台出现的“丑化农民工”“打工者借钱给女儿过生日”“老汉借钱追求空姐”等广告,都饱受诟病。
这些广告的剧情往往都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视觉冲击极强:性感女性、空姐与老汉、农民工与老板……台词更是“朗朗上口”,张口就来:“我靠白条享受美食”“我靠白条穿上流行”“让天下没有难借的钱”“你的信用价值20万”……类似借贷广告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即把借贷额度描述得如同账户余额一样,让消费者难以抵御诱惑。
不可否认,网络借贷平台满足了人们的一些周转需要,但对其中的乱象绝不能小觑,这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比如,近期银保监会、央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对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的诱导过度借贷等问题的及时整治。同样,对喊着网络借贷的口号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更须加大打击力度。
同时,应加强对低俗借贷广告的监管与惩治。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否则,将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面对雷人广告,法律完全可以也应当及时“亮剑”。
此外,应该强化公众科学消费理念的培树。据报道显示,“借钱消费”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习惯,相关市场研究公司在2019年底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使用信贷产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86.6%。对此,社会各方和相关部门有必要从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及借贷理念入手,积极作为,减少过度消费及过度借贷的发生概率。
近期,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谈及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相关问题时表示,部分互联网平台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利用大数据谋求特殊利益、诱导过度借贷、融资杠杆过高等问题。这些显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对此,行业自身也须强化自律,针对上述问题,“刮骨疗毒”,这不仅对市场有利,更有助于行业的向好发展。
新闻推荐
继茅台、汾酒、酒鬼酒之后,五粮液也受到监管机构的关注。1月4日晚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000858.SZ,简称:五粮液)收到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