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完善“软”“硬”件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未来中国国际贸易的规模也会增加,比例维持在30%左右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前提。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会上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构建新时期国际金融中心。三十周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而立之年”。在经历了“创设沪深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和“推行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三座历史丰碑后,吴晓求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努力构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继纽约与伦敦之后,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吴晓求看来,我们资本市场的这个战略发展方向,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完全匹配的,而且也有利于实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为此,吴晓求为应从“硬”“软”两方面来分析,必须在硬基础和软条件方面做双向推进。首先,从“硬”基础方面看,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基本前提。“2020年我们实现全面小康,人均GDP1.1万美元左右。如果到2035年我们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那时候怎么过2万美元?因为一般认为现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人均GDP2.5万美元。估计经济增长要达到5%左右,而且人民币不能岀现大幅度贬值,要保持相对稳定。”
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在他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硬”基础。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对外依存度虽然不会有大的提高,但是也不能明显下降。今年的对外依存度是32%,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张,国际贸易的规模也会增加,比例维持在30%左右,这是国际金融中心的经济前提。”但是吴晓求也表示,我们正在构建的国际金融中心,不是或不主要是国际贸易的附属品,更多的是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还有一个“硬”条件则是军事能力,“我们有能力保护国家的安全,让大家安心”。国家安全,在作为经济学家的吴晓求眼里亦是重要因素。为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资本市场仍需要提升“软”条件,吴晓求认为,主要是“法制基础”、“契约精神”、“透明度”和“人民币长期信用”四个方面。在四个“软”条件中,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非“法制基础”莫属。“我们离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制基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然,我们的法制建设已有重大进展。”其次,要提高契约精神。缺乏契约精神的支撑,去谈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在他看来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再次,要提高市场透明度,透明度是以“信息的充分披露”为核心。监管的核心是透明度监管。最后,在未来的1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吴晓求认为,必须重视人民币长期信用的维护,而维护人民币的长期信用重点,就是需要在短期经济增长和人民币长期信用之间找到平衡。
新京报记者黄鑫宇
新闻推荐
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同日公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调整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