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 徐 海

安徽日报 2020-12-15 07:13 大字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11个月外贸数据,进出口总额29.0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8%,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继1-9月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以来,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增长,为中国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初外贸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的十条措施》《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措施》和《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措施》等多个文件,深入“放管服”改革,简化通关流程与手续,降低通关费用。建立综合保税区,加大开放型经济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支持和培育新的外贸增长极。加大外贸交涉力度,积极应对因疫情原因对我国货物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保障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运转。

全球疫情不断蔓延,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外贸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疫情之下,各国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压力加剧,有的国家可能采取更多保护措施。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坚持外贸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品牌升级。低端产业和全球贸易脱钩趋势越来越明显,对自主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应从技术、政策、资金等多方着力,全方位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强化品牌创新意识,重视品牌战略地位,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增强企业议价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催生新业态,注入新动能。外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外贸方式,开拓外贸新市场,提升外贸服务水平。疫情影响下,数字化产业加速发展,传统外贸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需要发挥独特优势,拓宽市场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培育竞争新优势。要在政策的支持下,不断探索货物出口新路径,快速进入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促进互联互通,坚定开放包容。无论面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人类都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互联互通,团结合作,共同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在国际物流不畅、贸易壁垒增多等困境下,只有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开拓多元市场,才能挺过外贸“寒冬”,实现进口和出口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国内产业链,挖掘国内需求,以技术和市场规模赢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分享抗疫经验,结合医疗产品贸易和援助等各种方式,积极与各国展开磋商,在互惠互利前提下,谋求实现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

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中国外贸却实现“逆风飞扬”,足以说明中国外贸基础好、韧性足、潜力大。面对复杂外部环境,仍要紧紧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动能优势,坚持外贸创新发展,实现外贸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