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首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将建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记者 方卓然
2020年12月11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项规划(2020-2025)》全球首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多维度、多领域产业链体系,推进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具有全然不同的产业形态,在传统整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础上,还催生了车载芯片、感知系统、车载计算系统、车载通信终端、线控底盘等产业领域,同时带动车联网产业和智慧交通产业领域,还拉动了相关软件服务业发展,新增产业规模巨大,需要巨大的承载空间。
《规划》提出,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承接整车企业产业技术转型布局的承载空间。
具体来说,未来,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立汽车电子、感知计算、车联网通信、线控技术、智慧交通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3家左右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具国内领先的整车企业,产业链关键技术领域都具备2家以上国际领先水平的零部件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整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特别提到,要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发挥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政策法规突破,在“智慧交通、自动驾驶”发展上先行先试。
“临港新片区具备广阔连片可开发区域,是上海面向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上海唯一具备如此大规模产业集聚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地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孙筱和这样说道。
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港区码头、矿区、停车场(库)等特殊封闭应用场景以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公共道路的测试和应用示范受现行相关法规制约,发展应用还主要基于政府引导推动,在车联网大规模部署和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方面,尚未形成按照市场规律持续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
对此,《规划提出》,临港新片区要争取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部门支持,申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级质检中心、交通行业研发中心和智慧交通示范工程。
同时,临港新片区还将推动高度自动驾驶(L3 级别以上)先行示范,推动有条件开放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上高速、高架道路进行测试及示范应用,在特定区域率先试点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载人、载货商业化应用。
事实上,临港新片区揭牌后,临港正依据自身产业基础,集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进行发力。
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已达到118.2公里,通过释放更多应用场景、道路资源,旨在打造智能驾驶未来交通新业态,结合智慧交通优势及现代物流需求,积极探索“公、铁、海、空”多式联运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及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临港新片区已经落地特斯拉、上汽、奔驰等十余家业内顶尖企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落地总投资已超过240亿元。同时,图森未来、博雷顿、中智行等一大批新兴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公司踊跃落户临港。临港新片区已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建成项目产能持续攀升、在建项目加速建设达产、储备项目加快选址落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目前我们已经在东海大桥已经实现了无人接管的集卡自动驾驶能力,从查验场地开始到港区的模拟操作。”图森未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健聪对外透露,目前图森未来正在洋山港进行上海市首批“AI+交通”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的项目。
在过去两年多,图森未来在东海大桥共测试1350车次,总里程超过77000公里。薛健聪说:“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能够享受政策条件、地缘场景、应用需求、测试示范基础等方面优势,让自动驾驶能够在不断测试中更加完善,我们也将争取相关应用尽快上市。”
“集聚、培育和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产业,是新片区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与企业携手努力,以进一步确立上海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努力推动我国智能汽车相关领域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智慧交通建设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12月11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工信沙龙”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