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报告③上海市场潜力大 开放度待提升

澎湃新闻 2020-12-09 17:00 大字

【编者按】

在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改善企业营商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是中国提升国际吸引力与竞争力必须修炼的内功。

围绕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聚焦世界上被公认为全球城市的20个国际大都市,立足全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实际特点,在2019年已对外发布的全球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基础上,2020年又对指标进行了修正完善,构建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根据这套指标体系,课题组对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等城市在内的20个全球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量化评估,通过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让中国城市看到自身优势和不足,并为如何补短板拉长板提出建设性意见。澎湃新闻 王煜 制图

澎湃新闻 王煜 制图

全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从七个角度对上海的营商环境进行总体评估,对比20个全球城市,深入分析目前上海的优势与不足,本文主要从市场环境方面进行评估。

市场环境方面,上海排名第5,位于香港、伦敦、洛杉矶和新加坡之后,领先北京和深圳,市场潜力巨大,但经济规模、市场开放和获取信贷便利度水平有待提升。

规模化、开放化、高信用度的市场发展环境是跨国公司和高端功能性机构考察营商环境中的首要因素。市场发展环境指标由市场潜力度、市场开放与国际参与、市场信用三个子指标构成。上海市场发展环境排名第5,仅位于香港、伦敦、洛杉矶、新加坡之后,领先于排名第6的北京和排名第11的深圳。“市场发展”排名情况

“市场发展”排名情况

优势

一是经济增长潜力较大。2003-2018年上海生产总值复合增长率达8.42%,排名第3,仅位于北京和深圳之后。上海在GDP总量超过3万亿人民币以后,仍能持续保持6%以上的较快经济增速,展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吸引力。

二是对外贸易能级较高。随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上海对外贸易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2018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34009.93亿元,占全球比重为1.2%,位居全球第三。

短板与不足

一是GDP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8,经济规模甚至不到东京的一半,原因在于上海以往的经济发展较多偏向土地和人口等要素的投入和带动,依靠制造业创新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能级的步伐仍有待加快。2018年上海GDP为4800亿美元,而东京和纽约分别为9830亿美元和8235亿美元。东京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规模,原因在于其高度集聚的总部经济,制造业牢牢占据了产业链上游及核心技术优势、生产性服务业致力于高端化发展,实现了产业能级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提升。

二是市场开放度仍有待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监管限制”排名第16,市场开放仍面临较多的政策制约和监管限制。尽管《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已分别缩短至33条和30条,但是与马德里、伦敦等市场开放度较高的城市相比,上海在高端服务业开放方面仍存在不少壁垒。西班牙的《外国投资法》规定,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对外国投资实行开放政策。除电影、广播、报业,新闻出版、矿业、金融等特殊规定的行业或部门外,外资可在西班牙完全自由流动。因此,马德里已成为西班牙吸引外来投资的首选地,承载了西班牙外商投资额的65%,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三是举办国际会议数量较少。“举办国际会议数量” 排名第9,与排名首位的巴黎差距甚远。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排行榜显示,2018年上海举办国际会议82场,排名28位,而巴黎举办了212场国际会议,成为世界上举办会议最佳目的地城市之一。这是因为巴黎汇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汽车联合会、国际刑警组织等大量的国际机构总部。而落户上海的大型国际机构、国际组织总部相对较少。

四是获取信贷便利度仍有待加强。“获取信贷”排名第13。世界银行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反映上海信贷合法权利力度的12个问题中,上海有8项未得分。例如,我国尚未完全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抵押登记机构通知公告制度不健全等,反映了上海的担保法等法律框架对借贷主体的保护力度不足。相比之下,洛杉矶、纽约、悉尼、墨西哥城等城市信贷合法权利力度得分均在10分以上。

对策建议

1、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持续做大经济总量

培育自贸区新片区、虹桥商务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尽快形成新的万亿级经济增长极,类似改革开放之初的“特区模式”,全方位带动激发各重点功能区、开发区找到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动力引擎,推动上海实现更高质量的GDP。

2、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外资准入限制

争取在自贸试验区实施海南国际医疗先行区政策;引进高端养老机构;允许外国教育机构单独设立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引进国外一流大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分校;利用现有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平台,完善对外文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拓展文化版权贸易、艺术品交易、印刷品对外加工等。

3、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持续提升对外贸易全球占比

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并推动参展企业从参展商转变为投资商,强化进口商品集散功能,同时依托虹桥商务区重点做大商品交易量,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在新片区围网区域落实“境内关外”制度,取消货物分类监管,简化进出口流程,大力发展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和数字贸易,增强国际进出口贸易枢纽功能,吸引更多跨国公司与专业机构进入。

4、大力引进国际机构和组织,增加国际会议举办数量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将引进国际机构和组织作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有针对性地引进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国际电信联盟、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署的相关机构。可先从引进亚洲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和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入手,进而吸引重要国际组织在沪举办国际会议乃至全球性会议。

5、持续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提升获取信贷便利度

深入推进动产担保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探索扩大动产抵押类型,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生产设备、产品、车辆、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进行担保融资。(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中欧班列加速奔跑稳外贸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孙少雄于嘉它们在全球疫情蔓延下加速奔跑、穿梭亚欧,将防疫物资、“双11”商品快速送往欧洲多国……被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