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延迟退休脚步渐进 31 省份各有多少劳动年龄人口? 山东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低至30位 京津人口流入最多 河南人口净流出超千万

黄海晨报 2020-12-09 13:49 大字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生育率逐渐降低的同时,延迟退休的脚步也渐行渐近。现在各省份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是何种情况呢?

通常,人口按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5—64岁年龄段为劳动年龄人口。这一年龄段人口占比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向。

记者根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各地统计公报数据,梳理统计了31个省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数据显示,当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天津、内蒙古;老龄化较深的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并不低,相反,中西部一些人口大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普遍较低。

人口流入改善沿海省份年龄结构

从31个省份的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前十名分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广东、吉林、辽宁、上海、山西和陕西。

其中,北京以78.12%位居第一,天津以77.64%位居第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大直辖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

根据2019年北京市统计公报,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

同期,天津全市常住人口达1561.8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2.23万人。其中,全市户籍人口1108.18万人。也就是说,天津人口净流入达到了453.65万人。

与京津类似情况的还有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根据浙江省发布的人口数据公报,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0.7万人,占比为14.2%,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浙江跨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2019年全国深度老龄化省份增至7个,苏浙沪集体迈入深度老龄化。

尽管如此,长三角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并不低,其中上海达到73.7%,位居第8;浙江达到72.91%,位居第13;江苏也达到了71.13%,位居第1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深度老龄化的情况下,长三角还能保持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大量的劳动年轻人口流入。

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的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包括安徽、河南、贵州、江西、四川等。全社会年龄结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橄榄状特征,社会负担相对较轻,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分析,现在大城市对人口的落户门槛越来越低,有利于吸引年轻人,改善这些城市的年龄结构。另外,看一个区域的年龄结构,要将三个年龄段联动来看。比如一些地方的少儿占比较高,相应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就有可能较低。广东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75.46%,居第六,虽然也有大量的外来劳动人口流入广东,但其出生率较高,少儿占比较高,当前广东是我国年龄结构最年轻的省份之一。

东北劳动力占比并不低

近年来养老金支出压力较大的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其实并不低。

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15—64岁人口占比为76 . 25%,位居全国第4 ; 吉 林 这 一 比 例 为74.94%,位居第6;辽宁这一比例为73.88%,位居第7。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记者分析,东北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过着“候鸟式”养老的生活,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去海南等南方地区。因此,虽然从户籍人口统计上看东北老年人口比重较高,但从在住人口来看,其实没有那么多。但他们领了养老金却不在东北消费,所以整体来说东北的养老金负担还是很重的。

2019年1月,海南省政协发布的《进一步加强“候鸟群体”服务管理发挥“候鸟人才”作用的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海南候鸟人口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其中,三亚候鸟人口数为41万人,约为三亚户籍人口总数的70%。

少儿占比较低,是东北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的另一大原因。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位居全国后三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为负数,也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省份。

出生率低有历史原因,东北的一大特点是国企占比较高,很多就业人员都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独生子女占的比例相当高。

因此尽管东北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但实际上近几年人口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三省人口共减少了42.73万人。

中西部大省劳动力外流多

从31个省份的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低的10个省份分别是贵州、山东、湖南、河南、安徽、新疆、四川、重庆、西藏和广西。除了山东,主要都是中西部地区省份,其中不乏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比如湖南、河南、安徽、四川等。

林斐说,中西部这些人口大省,流出的都是青年劳动力,导致了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

安徽省统计局今年3月的一篇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安徽人口红利优势减弱,抚养负担持续加重。

梳理20个省份2018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数据发现,长江中游、西南、河南等地人口密集,是主要的人口流出地;广东、浙江、上海、京津则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

其中,河南人口净流出达到1301万人,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出超过千万大关的省份。河南东南部的一些地市都是人口净流出大市,比如周口人口净流出规模达到279 .76万人,信阳、商丘、南阳的净流出人口也在200万人上下。

人口净流出第二位的省份是贵州,达到928.23万人;四川、安徽和广西的人口净流出都超过700万人;湖南、重庆、湖北和湖南的人口净流出在200万—500万人之间。

一方面,这些地方的人口大量外流到沿海发达地区;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的出生率也不低,0—14岁人口的占比较高,因此整体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就比较低。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记者分析,尽管近年来部分沿海地区正加快做好教育资源配套,增加教育产品供给,但对很多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子女留在老家的比例仍然占据大多数,因此老家的少儿人口占比会比较高。

尽管人口外流较多,但近年来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崛起,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外流的人口也在逐渐减少,回流到中西部的越来越多。以安徽为例,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现外出人口回流现象,此后连年回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说,类似武汉、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当前与东部沿海大城市的差距比较小,整体发展层次比较高,就业机会也多,对人才比较有吸引力,甚至吸引了不少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人回流。

(第一财经)

新闻推荐

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加速推进 将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科技门户、广西信息产业高地和南宁的智慧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林灵昨日,记者从“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加速推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南宁高新区围绕全面落实强首府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