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压缩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李延霞)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课题组4日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报告》显示,经过三年专项治理,我国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规模大幅压缩,加通道、加杠杆和加嵌套的高风险业务得到重点清理,违法违规活动大幅下降,风险水平由发散转为收敛。
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发布关于影子银行的报告,对影子银行的判别标准、范围、规模以及治理成效等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
根据报告,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四项:金融信用中介活动处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信贷发放标准显著低于银行授信;业务结构复杂、层层嵌套和杠杆过高;信息披露不完整,透明度低;集中兑付压力大,金融体系关联性和风险传染性高。
报告指出,我国影子银行隐患一度非常严重,大大抬高了宏观杠杆水平,吹大资产泡沫,助长脱实向虚,严重影响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初步呈现根本性好转势头,规模大幅压缩,经营开始变得规范,资本拨备开始计提,系统性风险隐患大为减弱。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广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84.80万亿元,较2017年初100.4万亿元的历史峰值缩减近16万亿元。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降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
报告指出,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同时也应看到,影子银行不会消失,将和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共存,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报告指出,要健全统计监测,及时动态掌握影子银行的规模、种类,特别是风险演进路径和风险变化情况;要严防反弹回潮,持之以恒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禁多层嵌套投资、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结构复杂产品和业务死灰复燃,以及假创新和伪创新行为。同时要建立风险隔离,完善监管制度,把所有影子银行活动纳入监管,统一同类机构和产品的监管标准等。
新闻推荐
数字人民币首推线上消费场景 苏州发放2000万元消费红包,覆盖核心商圈,并推出离线钱包体验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又迎来新进展!继深圳市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后,苏州市将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