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热气球3次脱缰 生命坠落 不该由热气球来“背锅”
11月30日,腾冲一景区工作人员从高空热气球上坠落 视频截图10月2日,湖南株洲热气球坠落现场 视频截图10月7日,西安一景区突发热气球倾斜事故 视频截图
11月30日,腾冲市火山景区内,一只热气球缓缓飞升,人群的惊呼声中,一名负责升放热气球的地勤人员被带上了空中,随后坠落身亡;10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大学生兼职做地勤时被热气球带至空中,随后坠落身亡;10月7日,陕西西安一景区放飞热气球时,又有一名地勤人员挂在吊篮外被带上半空,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国际航空联合会曾将热气球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为何近日却频频发生事故?从业25年的热气球飞行专家、中国第一个热气球飞行员之子刘翔认为,事故并不应由热气球来“背锅”。
“目前行业内只有针对运动、比赛竞技的热气球规范,并没有针对载客热气球的规范。”刘翔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年国内的热气球观光旅游发展迅速,然而相关行业规范却没有及时跟上,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载客热气球项目 今年载客量超过去30多年总量
刘翔的父亲刘连成是中国第一个热气球飞行员。据新华社报道,1983年,刘连成在美国教练员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热气球的飞行技术,并作为主飞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热气球自由飞行;1985年,中国开始生产自己的热气球;次年,中国举办了第一个热气球训练班。中国的热气球运动自此开始。
受父亲影响,刘翔也选择将热气球作为自己的事业。他于1996年取得热气球飞行执照,曾六次摘取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同样,刘翔的儿子刘忠羽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2018年全国热气球锦标赛上,20岁的刘忠羽取得了冠军。
国际航空联合会曾将热气球列为最安全的飞行器,用刘翔的话说,“如果热气球不安全,我父亲和我为什么都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
那么,为何“最安全的飞行器”近日却频频发生事故?
“基数变大了。”刘翔告诉记者,随着低空领域逐渐开放,热气球飞行从一个专业体育项目,逐渐转型为商业活动、旅游观光项目。
在刘翔的印象中,今年之前,国内很少有热气球事故发生。他认为,因为之前中国热气球很少用于商业,就算是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也多是广告、庆典、飞行表演等。在那个阶段,热气球领域飞行量小、基数小,操作热气球的飞行员与地勤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很少进行规模性载客。
“今年热气球的载客量要超过热气球在1983年进入中国至去年的总载客量。据我所知,截至今年国庆,中国就有上百个俱乐部有系留热气球活动。”刘翔告诉记者。
据悉,热气球一般分为“系留热气球”与“自由飞热气球”。“系留热气球”指的是有缆绳拴在地面固定物上并可控制飘浮高度的热气球;“自由飞热气球”即热气球脱离缆绳的束缚,可以在空中随风而动、自由前行。相较而言,前者在国内民间热气球项目里更为常见。
地勤被热气球剩余升力带起 类似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刘翔分析,湖南株洲热气球事故与此次云南腾冲热气球事故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热气球剩余升力将地勤带上天空。
以往热气球飞行员飞广告、庆典等一般商业化活动,热气球中只会搭乘一两个人,所以热气球不需要那么大的升力。同样在热气球降落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很多的剩余升力。但是一旦形成载客,就会出现多人同时下热气球的情况。
载人热气球上下都是上一拨客人下去一个、下一拨客人再上去一个,如此接替反复,使热气球的剩余升力不大于一个人。那么,在最后一拨客人下热气球的时候,谁来“压”住热气球呢?
据刘翔介绍,株洲与腾冲这两次事故中的热气球,都采用以地勤人员的体重压住剩余升力的方式。打个比方,如果最后一波客人有5个人,每个人体重70公斤,那么就产生了350公斤的剩余升力,这个时候就需要几个地勤人员用体重去平衡这个剩余升力。
“平时几个地勤人员可以压住这个热气球,但是一旦中间出现人为失误,比如有人绊了一下,或者突然起风,就可能有人松手。这时候没有松手的那个人,自己压不住那么大的剩余升力,就会被带到空中。”
刘翔认为,如果有规范的运行标准,类似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刘翔已在柬埔寨做了八、九年的热气球商业运营,其公司运营的最大热气球可以同时承载16个人,但是并没有出现过一次地勤人员被热气球带升空的意外事故。因为在最后一拨客人下热气球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先拉排气阀,降低剩余升力至安全水平——即使没有地勤去压,热气球也升起不来。这样客人一个一个下热气球,并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有的飞行员无资质 有的地勤培训1小时就上岗
据中国小康网报道,在腾冲热气球事件中,根据现场目击者介绍,事故似乎是由于系热气球的绳子断裂、气球自己飘走所致。那么,该起事故是否与系绳质量有关?记者多次致电火山景区及此次热气球事故中的项目经营方“云南飞火山通航空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均未接听电话。
“飞行员应该在登上热气球之前就检查好绳子(系绳,下同),如果热气球的资质健全,绳子断裂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刘翔介绍道。但他同时认为,腾冲事故中热气球本身及系绳的质量如何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绳子可以承受几吨的拉力,但是如果几个地勤一起向下跳,气球上升产生的力瞬间将绳子绷紧,再好的绳子都有可能崩断。”
而湖南株洲相关事件中,热气球系绳未出现意外断裂,地勤人员仍然被带至高空后坠落。据刘翔了解,事发当天的飞行员没有飞行执照,“如果有资质,按流程要求,飞行员是有可能抓住被带离升空的地勤人员的。”
“我们业内有过系留飞的绳子断裂变为自由飞的情况,但是如果有专业飞行员在热气球的吊篮里驾驶,基本都会安全着落。”刘翔强调。
事实上,除了飞行员资质外,地勤人员的培训同样重要。
据刘翔了解,腾冲的俱乐部每天都要对地勤人员进行总结教育。事件发生后,他曾与该俱乐部的负责人通过电话。该负责人告诉他,在出事早晨提醒过地勤,一旦热气球飞了一定要放手,结果悲剧还是发生了。
据刘翔所知,今年因为腾冲火山景区热气球业务量增长,该俱乐部又新雇用了一些地勤人员,“坠亡的地勤是今年新雇用的”。
此前湖南株洲热气球事件发生后,涉事俱乐部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在兼职大学生上岗之前,俱乐部已对他们进行过1个小时的培训。
据刘翔介绍,十多年前编写的热气球培训飞行员教材就已经写明了安全程序,包括系留热气球操作规范。根据教材所示,如果地勤人员被带上空中,应该立即松手;如果地勤爬进了热气球的吊篮里,也不会出现高空坠落的情况。
问题在于,只有真正通过正规程序学习飞行驾驶的人才会接触到这些教材。在热气球载客市场迅速扩张的过程中,那些仅仅接受几个小时培训就上岗的地勤人员很难理解、消化这些知识。
编写安全运行指南 载人热气球飞行亟待规范
一位资深热气球飞行员告诉记者,由持有飞行驾照的驾驶员带人一起飞热气球往往会“很贵”,“飞一次成本可能要上万元”。但是现在景区因为有完整的运营系统,每个乘客的收费并不高——因为并不是专为某个人服务。“这类似于一辆大巴车满载乘客和搭载一名乘客的区别。”
据刘翔介绍,腾冲的热气球项目在全国已经做得很成熟。游客量很大,每天都有固定飞行。即便按最便宜的价格来算——比如每位游客只需花200多元就可以乘坐热气球——全年下来,单是热气球项目就能营收几百万元。
“当你一直都飞得很顺、飞行成为了自然而然的时候,有时候一些细节被忽略,一旦忽略就可能酿成大祸。”据刘翔介绍,他在柬埔寨经营的公司,每年乘坐自由飞热气球的客人能有几千人,而3月下旬往往是“小问题频发”时段,因为这时候是他们公司管理的疲惫期。
“每年12月开始大批游客到达,次年3月中旬后客人逐渐减少,这时候大家就可能在心理上懈怠了。有时候,降落的位置会有些急躁,有时候容易走神放松。”
刘翔和前述飞行员都认为,热气球本身并不危险,大部分事故都是人为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现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上升过渡期,今年国内的热气球观光旅游发展迅速,然而相关行业规范却没有及时跟上。
一位在腾冲热气球事故发生当天身处火山景区的旅行博主告诉记者,看到该景区的热气球后,她“没敢上去坐”:“我在非洲坐过热气球,那里的管理方式和安全措施相对更成熟。有30分钟到1小时来告诉乘客飞行路线、安全须知,登记报名热气球时要问体重,以便合理分配人员。”
刘翔认为,此前热气球载客,尤其是系留热气球载客数量并不多,但是从今年开始,很多俱乐部从事系留载客,编写《热气球载客安全运行指南》就有了必要。他在指南中就系留热气球和自由飞热气球载客分别做指导,并要求热气球经营者一定要提前做热气球乘客教育。
同时,指南中也会要求无论是系留飞还是自由飞的载人热气球,飞行员都应具备飞行执照,热气球也应具有《国籍登记证》和《标准适航证》。刘翔认为,载人热气球的要求甚至应当比运动、比赛的要求还严格。
事件回放
“山寨”横行的热气球行业:
气球价格不到正规的一半 “飞行员”培训两天可上岗
11月30日,腾冲市火山景区内,一只热气球缓缓飞升,人群的惊呼声中,一名负责升放热气球的地勤人员被带上了空中。该地勤人员抓在安全绳上,随后慢慢滑脱、坠落。经医护人员现场确认,坠落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据云南省腾冲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随后通报,事发当日,该市火山景区“云南飞火山通航空俱乐部”经营项目——热气球活动结束后,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收起热气球时突然刮起大风,导致热气球被风吹起再次升空,1名地勤工作人员未及时放手,被带到空中后发生坠落。目前,火山景区停业整顿,事件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正在进行。
然而,这并不是今年第一起热气球意外事故:10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大学生兼职做地勤时被热气球带至空中,随后坠落身亡;5天后,10月7日,陕西西安一景区放飞热气球时,又有一名地勤人员挂在吊篮外被带上半空,所幸处置得当,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红星新闻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载客热气球除了运行规范问题,还有不少“黑飞”乱象——从器材、俱乐部、到飞行员等都存在“山寨”问题,但多个部门对这个领域的监管仍是一个空白。
全国仅有3家厂商
可合法生产自由飞热气球
据刘翔介绍,在国内想要合法合规生产“自由飞热气球”,必须要有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型号认可》。而这样的厂家,全国仅有3家。分别为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宏光通用航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与雁翔合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这三个公司生产出来的热气球,如果取得了民航局颁发注册的《国籍登记证》和《标准适航证》,才能叫航空器。然而据刘翔介绍,三家厂商生产的热气球加在一起的年销量仅为200个左右,且基本是属于定制。
而记者在电商平台上以“热气球”进行检索,发现还有多家厂商也在生产。如“江苏某航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不同型号的热气球每个月可卖出99个,“泰兴市某航模俱乐部”则为218个。后者一家一个月的销量已超过了上述三家正规厂商一年的总销量。
有一些厂商自称拥有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型号认可》,可以拿着自己厂生产的热气球办《标准适航证》,有一些则明确表示,自己厂正在申请资质,只能卖“系留热气球”。
“无证”球与正规球有什么区别呢?以AX-7级的热气球为例,这种型号的热气球可以承载三四个人,在三个正规厂商购买需要7万多元,购买一个带有民航局颁发的《标准适航证》、可以进行自由飞的热气球则需要近9万元。而同类型普通球,最低的可达两三万元。
在价格悬殊的情况下,很多个人、小俱乐部会采购更便宜的“无证”热气球进行系留载客。记者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些控诉山寨球质量的帖子,比如风机不转,燃烧器喷嘴漏气,差点把人烧伤等。
据刘翔介绍,也有的生产厂的材料进货渠道与正规厂相同,材料也相同,但也比正规热气球价格的一半还要低。“他们包括生产和检验程序比正规厂简单很多,所以成本低。但如果缺少了这些把关环节,隐患肯定会增大。”
“山寨”的不止热气球
还有“山寨”的俱乐部
泰兴市某航模俱乐部一孙姓工作人员表示,“你买我们一只热气球,我们工厂免费给你培训两名操作人员,考试合格并颁发证书,我们工厂颁发的证书,在系留飞领域全国通用。时间为两三天,随到随学,包教包会,学会为止。”
该工作人员声称,正常情况下在景区做活动,直接凭他们颁发的证书去景区登记一下就可以了。然而据记者了解,一个驾驶热气球的飞行员其实应该经过一系列正规培训。首先申请人应该在民航局报名,通过体检,进行40个小时的理论培训与16个小时的实操培训,通过理论笔试和飞行考试后才能取得飞行执照。
民航局信息中心官方微信平台“云执照”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0日,自由气球驾驶员执照数量为837本。据刘翔介绍,民航局颁发给热气球飞行员的飞行执照只有“自由气球”一种,已有的飞行员也很少去做热气球载客工作。“他们主要参加比赛、表演、广告等活动。”
在增加了空中游览的时候,因为大量载人飞行,还需要获得民航局的《运行合格证》。据刘翔了解,北京约有六七十家获得这两个证书的俱乐部。“山寨”俱乐部不可能拿到民航局颁发的证书,他们多是用自己出具一个出厂许可证或者合格证,拿着证书办下来工商执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证书,一般工商部门、景区很难辨别。
系留热气球
经营活动面临监管空白
早在2016年,民航局、交通运输部、国家体育总局就颁布或重新发布了《热气球运行指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热气球运动管理办法》。一系列法规与指南对热气球飞行员标准、热气球适航证、飞行和着陆要求、热气球俱乐部运营标准等进行了规定。同时,热气球经营者在热气球升空前,应向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提出划设临时飞行空域的申请,临时空域最长申请1年。
但实际上这些规定主要针对自由飞热气球,对系留飞热气球没有约束力。
记者查询发现,民航规章第91部《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简称民航局91部)的适用范围并不包括系留热气球。《热气球运行指南》中也写明,该指南适用于“民航局91部”从事热气球运行的运营人和驾驶员,不适用于其他类型气球。交通运输部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则将系留热气球排除在外。
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热气球运动管理办法》属于一个指导办法,监管的是航空体育运动。该《办法》写明: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的热气球训练、竞赛、表演、休闲、宣传、探险等飞行活动。系留飞热气球只属于升降旅游工具,不算体育运动。
中国民航局自由气球飞行检查委任代表程鹏表示,民航局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规定,有热气球运行指南,但都没有明确文字表述系留热气球运营需要什么资质,有什么规范。
“这个行业正在处于上升期和阵痛期,所以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刘翔表示,自己正在编写《热气球载客安全运行指南》,让热气球载客未来有规范可依照。同时,他希望相关配套政策能够及时跟进,让热气球在民间真正成为一项热门又安全的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 蓝婧 实习记者 郭懿萌
新闻推荐
再融资新政自2月14日实施以来,公募、私募、券商资管、理财子公司等各大机构投资者“跑步”入场,沉寂数年的定增市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