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未来在于智能化
□杨蕙菱
日前,湖北一位94岁老人被抱起“刷脸”激活社保卡的视频迅速在网络流传,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多人也开始认真思考智能时代下,老年人到底该如何自处?
从银保监会官网的信息来看,今年我国已关闭了上千家银行网点,而面对即将到来的“5G时代”,越来越多的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已成必然趋势。相对于摸不着实体的智慧银行,老年人,甚至一部分中年人,依然更依赖和信任银行柜台带给他们可触可知可交流的安全感。于是,在势如破竹地“进化”着的金融环境下,智能化与老龄化无可避免地几度“交锋”,两者的不协调、不平衡,似乎直指老龄化成“绊脚石”,智能化是“无人性”。
金融的智能化之所以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其关键在于“资金”的重要性。受到传统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尤其老年群体最爱“存钱”,热衷未雨绸缪的他们坚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辈子的积蓄存入了银行。故而,可与之面对面交流的网点工作人员对他们来说才是真实,积蓄也才足够安全,多年的认知和习惯让他们难以想象和尽快接受把现金变成小小屏幕里的数字。
让“智能化”等一等我们的老人?既然已成趋势,又如何停得下脚步?且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身处其中的老年人,他们不得不“自我进化”。事实上,众多老人并不排斥智能化发展,他们虽不懂其原理,但也会惊叹于科技的便捷。智慧银行的出现,让老人坐在家中,动动手指便可避免出行、排队带来的困扰和风险;急需转账、查看资金、了解各类业务等更是有着超越网点柜台的速度和全面性。
智慧银行的技术在日臻成熟,不可否认当下依然还有不少人性化服务有待改进,就像我们也必须认同智能化的金融解锁了老年群体更简单的生活,这与他们的真正所需其实不谋而合。所以,“老龄化”的美好未来,一定会是,也只能是由“智能化”来实现的。
把老人们困住的,并非智能化的极速发展,而是他们对智能化操作的陌生,从而产生的不信任和恐惧感。帮助老年群体真正融入智能生活,适应时代节奏,既需要技术本身加速成熟和丰富,以取得老年群体的认可和信任外,全社会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实时、耐心、广泛的智能知识普及与操作介绍,提升他们对智能化的有效认知。
新闻推荐
国家发展改革委3日称,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12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240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