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原本是“试金石”
■ 宋清辉
当大体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时,不少分析人士和投资者都扼腕叹息“本土失去了好的投资机会”;而当真有大体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要在A股IPO时,又有不少分析人士和投资者表示恐慌,担心大市值公司上市的虹吸效应会让A股“失血”。如果这样的大市值企业有表情包,现在一定是满头“黑线”。
既让人看到希望,也令人看到绝望,资本市场就是如此矛盾。有些东西看起来似乎也很矛盾,估值极高的蚂蚁集团,自称是蚂蚁却有蓝鲸般的体量,这充分说明了“凝聚小微的力量”亦能干成很大的事业。
很多人都弄不清楚蚂蚁集团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这很正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如同网红一样,绞尽脑汁给自己添加好看的“滤镜”,许多企业似乎已经“不务正业”,比如有做电商的企业通过支付交易的“滤镜”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有做金融的企业通过各种软件和APP的“滤镜”变成了互联网科技金融公司,不过许多做科技的企业还是普普通通的科技公司。
在我看来,无论蚂蚁集团的体量多大,其公司本质还是一家“金融”公司,而且是一家拥有海量人员、各类信息的金融公司,几乎能涉及所有的金融交易,无论是买是卖、是借是还、是存是贷、是保是赔、是盈是亏,蚂蚁集团都能做。虽然其中有不少网络科技,不乏一些高级的技术,但依然改变不了其金融的本质。在P2P刚兴起的时候,业内曾掀起一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互联网”还是“金融”的论战,我一直认为,互联网只是介质,金融才是本体,互联网起到的是服务和加速作用,譬如现在发达的物流网络,能起到送货这一决定性因素的是交通渠道和运输工具,互联网能起到的作用是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认定“互联网”是蚂蚁集团本体的大有人在,但不论怎么认为,资本市场相信的是“赚钱就是硬道理”。从之前打新的情况来看,蚂蚁集团IPO进程异常火爆,这里面绝对少不了非理性炒作。可是忽悠归忽悠,如果所有人都容易被忽悠,那么资本市场会一直“绿油油”,资本市场上头脑精明、思路清晰的大有人在,蚂蚁集团到底能创造多少价值,未来还将会创造多少价值,我们必须冷静计算。
在蚂蚁集团IPO暂缓之前,很多投资者认为,当初错过了贵州茅台,当初错过了腾讯控股,当初错过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现在决不能错过蚂蚁集团。不过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贵州茅台在A股登陆后遭遇过坎坷,腾讯控股上市之时远不如当前火爆,一线房地产市场还曾经出现过价格上不去的情况,都不像暂缓上市之前的蚂蚁集团,其尚未上市便众星捧月、纷纷高看。
A股市场也不乏上市前被各路分析看好的上市公司,如华锐风电和中国石油, (紧转5版)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下称《报告》),对2019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