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小康菜谱”

蚌埠日报 2020-10-20 07:50 大字

一碗香软甜糯的淮安大米饭,搭配鲜嫩咸鲜的涟水捆蹄,再伴以一盘辣味适度的淮安红椒,这既是一份让百姓吃饱吃好的“淮扬菜谱”,亦是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菜谱”。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种粮大户赵国锋正与合作社的农户们抢抓农时,在田里劳作。“今年收成不错,稻子的价格高于去年,农民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淮安区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面积11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居淮安市前列。2004年,赵国峰创立圣玉米业有限公司,并以农机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发展基地种植,推广优质稻种,延伸从种到销的产业链。

赵国锋说,目前公司已具备仓储2万吨、年烘干粮食1.5万吨、生产大米5万多吨的能力。“合作社每年收购粮食3万吨左右,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近年来,淮安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打造“淮味千年”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淮安作为江苏生猪主产区之一,当地以猪肉为原料的食品种类丰富。走进位于淮安市涟水县的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的工人们熟练地包扎着捆蹄。捆蹄精选猪蹄膀瘦肉,用猪小肠衣捆扎,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随着涟水捆蹄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今年公司的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其中线上销售增幅明显,带动了周边百余位农民就业。”该公司总经理胡新江说。

为推动捆蹄、鸡糕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涟水县与电商平台共建特色农产品馆,集中展示地方特色产品以及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生产的各类农产品,并在线上同步发布产品信息,定期组织产品营销活动,着力构建扶贫增收项目产品销售平台。

“米袋子”“肉盘子”充实,“菜篮子”也更加丰富。淮安位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气温和降雨适中,适合多种蔬菜生长,个大鲜红的淮安红椒就源于该市清江浦区。今年44岁的鲍家旺是当地第一批带头种植红椒的大户,如今他的红椒种植面积有3000余亩,亩均产量6000多斤,亩均收益3万多元。

鲍家旺说:“红椒个大,辣味适中,既可生食,也适用于炒食和花色搭配,老少皆宜。”在他的家庭生态农场上,除种植春秋两季红椒外,还种有西蓝花、花菜、豇豆及草莓、火龙果等新鲜果蔬。“每份农产品的包装盒上会贴有一张合格证,只需扫描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一目了然地看到企业信息、产品详情、质检信息等内容。”

为将分散在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整合起来,淮安通过制定区域公用品牌准入标准体系和溯源机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商标9800余件,引领淮安大米、淮安黑猪、盱眙龙虾等成熟型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休闲农业等成长型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数十万农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以来,淮安实施农业产业类扶贫项目297个,投入财政资金约5.3亿元,2019年度产生收益约3339万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食物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转变。”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倪建华说,下一步,淮安将全方位提升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和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美好现实。

新华社南京10月19日电

新闻推荐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闭幕 透视5G发展三大趋势

资料图片为期3天的2020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16日闭幕。5G投资是否过度、5G网络何时赚钱、5G成本是否会居高不下等,成为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