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在醴陵,几乎每个家庭都与瓷相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薄施淡染”瓷城梦

安徽工人日报 2020-10-09 02:00 大字

9月23日,本报记者驱车进入醴陵城区时,华灯掩映。

街头随处可见“2020年湖南(醴陵)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霓虹灯箱,将这座“瓷城”烘托出节日氛围。4天后,瓷博会拉开大幕,来自国内外的372家陶瓷企业和个人参展,举行的23项主题活动中,包括中国陶瓷之都授牌仪式。

醴陵釉下五彩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产值规模已超700亿元。在醴陵,几乎每个家庭都与瓷相关。醴陵106万人口,有超过20万人直接从事陶瓷产业。

“一生只做一件事”

见到瓷女黄小玲,是在“醴泉窑”展厅。

“醴泉窑”是20年前黄小玲夫妇创办的公司,而今搬到了醴陵最新的地标“中国陶瓷谷”。

展厅进门两侧,摆放了一组题为《四季同春》的大型瓷板画,由牡丹、荷花、绣球、山茶组合而成,色泽温润,精美绝伦,其正版于2019年3月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这圆了黄小玲展现醴陵釉下五彩魅力的一个梦想。

已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黄小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重身份让她有强烈的责任感,“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醴陵陶瓷,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釉下五彩。”

黄小玲出身陶瓷世家,父亲曾是瓷厂的制坯工人。15岁初中毕业后,她拜师学艺。“为瓷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她说,“陶瓷这种手艺活,只有真正爱它才会做一辈子。”

40年来致力做“瓷女”的黄小玲表示:“我更好的瓷艺作品可能是下一件,要用一辈子去探寻。”

“醴陵釉下五彩瓷须1380摄氏度高温出窑,加之泥料上的精细、颜料上的挑剔,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当代官窑’。”让醴陵瓷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成为黄小玲的另一个梦想,她希望“在传承中创新,尝试无限可能性,将釉下五彩艺术元素,注入日常生活用瓷,凸显时尚元素,持续走向年轻化和大众化”。

黄小玲主张艺术生活化,艺术接地气。

在醴陵窑美轮美奂的展厅里,陈列着越来越多的日用陶瓷产品——融入了釉下五彩元素的茶具、酒具和文玩。

8月,在湖南省瓷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她与中国制茶大师肖益平联袂推出“大师茶瓷”作品——《繁花似锦》,令人们眼前一亮。

“融合才能创新,创新才能发展。”她说。

“薄施淡染”推陈出新

“陈扬龙窑”坐落于老城区,是座不显眼的小楼。

进门左边挂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牌子,右边挂着魏碑条屏——“薄施淡染,推陈出新,造物忌巧,待人以诚”。

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扬龙,生前创设了这个工作室。

陈扬龙祖父和父亲都是制瓷人。如今坚守在小楼里的,是他的大女儿陈利、儿子陈志峰、儿媳申彬,陈志峰负责成型工艺,陈利和申彬主攻彩绘技艺,3人带领十几个徒弟,沿高品质艺术瓷的路径弘扬醴陵瓷窑的艺术特色。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陈扬龙瓷艺展,是100多年来在这里首次举办的陶瓷艺术家个展,50件陈扬龙家族作品先后被馆藏。

“父亲在重病昏迷状态,手仍然在比划着画瓷的样子。”陈利告诉记者,“父亲生前想用他发明的薄施淡染技艺,画100只‘像人’的牡丹瓷器。病重之后画一只瓷盘时,父亲说怎么也画不出牡丹的笑容,我说,‘爸爸你生病了,牡丹怎么会笑呢’。”

经过40余年的钻研,陈扬龙于上世纪90年代概括出了“薄施淡染”核心工艺技法,对传统绘画“三矾九染”技法进行了分水技术的彻底工艺化,追求极白、极薄、极透和极润的“类玉”质感。

1958年他还作为技术革新能手被《工人日报》报道过。

“一个时代一定要有大师支撑。”在申彬看来,老一辈艺术大师有巅峰的艺术造诣,更有淡薄功利的胸襟,“每次到北京,父亲都去书店帮学生买一麻袋书背回来。”

陈扬龙告诉子女,人生在世能活百年的不多,提携后人,栽培后人,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他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一生授徒300余名,薄施淡染工艺得以成为醴陵窑区别于其他窑口最核心的技艺。

“艺术瓷经济规模在庞大的产业链中虽然占比不到1%,但弘扬工匠精神仍然非常关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从2008年起就在大学兼职教授陶瓷艺术,希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生命力在这片土地上

“千年窑口,百年辉煌。”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徐峰用这8个字概括了瓷城的沧桑与梦想。

醴陵制瓷历史上溯东汉。上世纪初诞生于斯的“釉下五彩”工艺,徐峰认为“是传统陶瓷界近百年来唯一的重大创新”,教育正是成就醴陵瓷业“百年辉煌”的根本。

1979年,湖南(醴陵)瓷业公司举办了一个艺徒班,40多个学员都是年龄十几岁的青少年,改革开放大潮之中,这批学生也大多外出“下海经商”,但过了若干年后,“他们都回来了,醴陵现在的龙头企业,多数是这些人创立。”

荣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熊晖是其中学员之一,和不少大师一样,他也在职业技校课徒授业。

“青少年时期的教育会影响一生的职业方向。”徐峰认为他所在的这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命力就在这片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并打趣为“三本”院校:本地招生,本地就业,凭本事挣钱。

醴陵陶瓷已被规划成“千亿级产业链”。占地3.52平方公里的醴陵五彩陶瓷小镇将这幅蓝图徐徐展开:小镇入驻企业170家,大师工作室与84家陶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相得益彰,带动醴陵日用瓷产量占全省的94.9%、全国的14.3%、世界的10.8%,电瓷产量占全省的98%、全国的43.3%、世界的28%。

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也坐落在“小镇”上。让醴陵的孩子端上瓷饭碗,徐峰甚至想到了,“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从2017年开始,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和未满18周岁的初中毕业往届生,学校开办“自强班”,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就业,3年来,赋能扶志500余名贫困学子。

第一期自强班101名孩子已全部就业、创业或升入大学。

“就业第一年,有个孩子将赚到的5万元叠起来合影之后,向我报喜。”班主任林利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9月市场持续回升预计乘用车销量达191.5万辆

9月临近四季度,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国内经济预计稳中向好。“金九银十”作为传统的销售旺季,商务部于9月-10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