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消费是个智力活儿

济南日报 2020-10-02 11:38 大字

是消费还是浪费?是满足生活所需还是缴纳智商税?消费是个智力活儿。大量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性的特点让我们在很多时候在金钱方面作出了错误的决定。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和美国作家杰夫·克莱斯勒合写的新书《美元与感觉:我们如何错误理解金钱,以及如何更明智地花钱》,介绍了人们在处理金钱问题上的9个常见心理误区,能帮我们避免或者减少在花钱上犯错。

第一,不要忽略机会成本。要学会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思考一项消费或者交易。比如说,同样一笔钱,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再比如,可以更进一步把钱转化为时间:这笔钱相当于多少小时的工作,或者多少个月的薪资。

第二,不要被相对价格误导。这个误区最常见的被利用场景是各种打折,特别容易诱发我们的冲动消费。正确的做法是,看到一个特价商品时,不应该考虑原先的价格是多少,现在买可以省下多少钱,应该考虑的是,实际上要支付多少钱。这个误区的另一个常见场景是,在买一个昂贵的东西时,往往就会对另一些没那么贵的产品消费得很随意。比如,当你花几百万买房子时,很容易就会觉得5万块的家具也没那么贵,顺手就买了。正确的做法是,对于比较大宗的消费,把各项费用分开来考虑、来比较。

第三,不要把钱分门别类。很多人会建立不同的心理账户,把钱划分为:工资、奖金、意外之财等。你可能会很小心使用你的工资,但是对奖金和意外之财,就可能像个富人一样大肆挥霍,一点都不心疼。正确的做法是,牢记一个简单的原理:这一块钱跟那一块钱是完全一样的。

第四,不要用很简单的方式付钱,这样你就感觉不到花钱的心痛。感受到花钱的痛苦,能让你至少思考一下所作选择的价值以及机会成本,也会让你在买东西之前想一下,这个钱到底该不该花?如今支付系统越来越方便,你根本没有慢点儿付钱的机会。书里说,想要慢下来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现金,不用信用卡”。

第五,在花钱的时候,不要太相信自己。很多人会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花钱,不断重复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你天天都花十几块钱买咖啡,就想都不想一直买。其实你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长期习惯,家里从来不看的有线电视包月套餐,真的值一百多块钱吗?只是为了在跑步机上边看手机边走个一小时,真的值得你费劲地找停车位去某家健身房吗?

第六,不要高估已经拥有和可能失去的东西。人们喜欢拥有的感觉,一旦有了某个东西,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东西是最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我们不应该觉得重新装修房子会让房子在转卖的时候升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位,别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在对待失去的东西时,你要知道沉没成本是收不回来的,一笔钱花出去就花出去了。作决定时,只要考虑当下以及未来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七,不要迷信公平以及过程的魔力。例如你的车坏了,如果师傅费了半天劲才把车修好,你就认为自己的钱花得值;否则,你就觉得钱花得冤枉。我们要知道,尽管看起来毫不费力,但是在背后他们可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达到这种境界。商界会利用我们这个心理,有些广告会强调,自己的产品,用多少能工巧匠、多少道工序才做出来等等,这都是为了让用户产生钱花得值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当心,不要被表面上的费工夫给骗了。还是要看产品和服务,最后到底好不好,对自己有没有价值。如果商家讲了一大堆制作如何费心费力这种题外话,那你可要小心了。

第八,不要把期待当成事实。有时候其实我们是在为我们的“期望”花钱,而不是在为这个产品的本质花钱。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点,就要把自己的期望和现实分开,提醒自己,不要把期望当事实。

第九,不要夸大金钱的作用。价格只是体现事物价值的众多属性之一。它也许是我们能够轻易理解的属性,却绝不是唯一重要的属性。别让别人的价值观(即价格)影响你。价格只是个数字,虽然它是我们作决定的重要因素,但它不是、也不该意味着一切。

新闻推荐

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新规10月“上线”

伴随着金秋十月的脚步,一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新规悄然“上线”。法治的点滴进步,折射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持续发展。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