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层成交“退潮”要警惕流动性风险
■谈股论经
■桂浩明
新三板精选层开始交易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期间首批挂牌交易的32只股票,大都经历了高开低走、稳步反弹、持续阴跌、小幅整理这样几个阶段。目前的情况是,有相当数量的挂牌股票跌破了本次公开发行的价格,有的较其结束在创新层交易时的价格还要低30%以上。应该说,挂牌公司股价有涨有跌,本身是很正常的。考虑到这批公司进行的是公开增发而不是标准意义上的IPO,在新增发的股票挂牌之际,还有存量的非限售股同步流通,套现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并不奇怪。投资者是不能用主板市场中新股上市的情况与之相对比的。
但问题在于,精选层开始交易的第一周,成交量还可以,一度单日超过30亿元,平均换手率也保持在8%这一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换言之,也就是这种较为活跃的成交量,支撑了精选层股票摆脱了挂牌当天高开低走的阴影,走出了一段稳步反弹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但是,在走出来一波反弹后,行情出现了持续下跌,而此时成交量快速萎缩。时下,单日的成交金额徘徊在2亿元左右,而有相当数量的挂牌公司,每天的成交金额只有300万元左右。显然,这样的量能是令人担忧的。
简单来说,作为在证券交易场所挂牌转让的公司股票,如果要能够较为充分地体现出其内在价值,就需要由多空双方进行充分地价格博弈,从而形成较为公允的价格。通常情况下,参与交易的资金越多,就越能够使价格表现得更合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市场的定价功能。过去一段时间,新三板之所以被冷落,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交投不活跃,参与买卖的人太少,因此就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公允的价格。这不但令市场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也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正因为此,现在新三板精选层成交的快速萎缩,就应该引起市场各界的高度重视了。一个有行无市的市场,显然不是正常的市场,如果定价功能不充分,融资功能也就失去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与市场对新三板精选层的理解存在偏差有关。
在精选层行将推出之前,很多券商都对这个全新的板块作了很多宣传推广,其中的重点是精选层将发行新股,打新不但中签率高(甚至有说能百分百中签),收益更是十分可观。且不说这种宣传是否符合实际,由于并没有强调精选层本身的价值,结果是引导资金过于关注一级市场,从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二级市场。这就直接导致了由于二级市场承接力不足而出现的挂牌首日高开低走行情。此后,也确实有一部分包括机构在内的资金逢低入市,从而催生了反弹。但是,毕竟这部分资金的规模太小,在消耗大半后又没有等来新的增量资金,结果成交快速萎缩,股价也就只能低位运行了。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有效改变,那么,不但首批精选层股票会出现流动性风险,还会对后续新晋精选层公司的公开增发带来某种负面影响。
好在,有关部门已经充分意识到精选层成交不足的现实,正设法解决资金供应问题。在放宽相关基金投资精选层公司股票比例的同时,加紧审批新的可投资精选层公司的基金,同时努力向社保、保险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海外机构投资者开放精选层;另外,还在研究包括混合做市、融资融券等多种举措,以增强精选层的流动性。应该说,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精选层流动性不足的局面会得到改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立足于发现精选层公司的投资价值,对精选层制度的完善持乐观的预期,坚持中长期投资的思路,无疑是当前较为可行的投资策略。
新闻推荐
【编者按】9月2日,著名理论家、人类学家、无政府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大卫·格雷伯在威尼斯逝世,享年59岁。格雷伯在生前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