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点蚕成金!上海援黔干部打开10亿产值的致富大门

澎湃新闻 2020-08-19 13:30 大字

正在结茧的蚕茧。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正在结茧的蚕茧。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贵州省凤冈县,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虽然蚕茧优质,但是加工技术不强,导致销路不畅,蚕桑产业一度低迷。

凤冈县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万多人。尽管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是在如何让贫困人口清零,如何巩固脱贫成效上仍然需要下大力气。2019年第三批上海援黔干部到来凤冈后,经过多方走访,决定在阻碍凤冈县蚕桑发展的痛点上做文章,积极牵线搭桥,将水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引入凤冈,该公司旗下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家纺行业的龙头企业,打开了当地蚕桑产业的新大门。8月1日傍晚,凤冈县红林村的村民在种植桑苗。

8月1日傍晚,凤冈县红林村的村民在种植桑苗。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上海第三批援黔干部、凤冈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奕(左)在养蚕户黄志强桑树林调研了解桑苗栽种的情况。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上海第三批援黔干部、凤冈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奕(左)在养蚕户黄志强桑树林调研了解桑苗栽种的情况。

今年7月,上海水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凤冈县人民政府成功签约,投资共建凤冈县蚕桑绿色生态发展“星丝路”项目。项目计划投入资金5.56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蚕桑产业基地。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升级,凤冈县计划发展良桑种植5万亩,建设村级蚕桑合作社上百个,发展养殖农户上万户。企业负责蚕桑种植基地、生产厂房、蚕桑文化园及研发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上万群众持续稳定增收。8月3日傍晚,黄志强夫妇背着篓子前往桑树林摘桑叶。

8月3日傍晚,黄志强夫妇背着篓子前往桑树林摘桑叶。

黄志强夫妇在桑园采摘桑叶。优质树种“农桑14号”,叶片硕大肥厚,在阳光下散发着油润的光泽。

黄志强夫妇在桑园采摘桑叶。优质树种“农桑14号”,叶片硕大肥厚,在阳光下散发着油润的光泽。

凤冈县永和社区的黄志强夫妇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第一批试点用户,2019年7月,黄志强夫妇和村里的几户村民领到了蚕种“水星1号”。这批蚕种由企业免费提供,到了收获时节,再以收茧款冲抵育种款。在人们印象中,蚕丝都是雪白的,而蚕种“水星1号”,蚕吐的却是金色的丝,这是由水星控股集团、湖州市农科院、东华大学共同培育的新蚕种。据了解,经过20多代优选迭代,蚕种可以吐出红、黄、绿、粉等七种天然色彩,这被分别命名为水星1号至7号。这些蚕茧茧壁厚,蛋白质含量高,最长可以缫出1600米的长丝。8月1日,贵州省凤冈县沙坝村村民余庆文养殖的“水星一号”蚕种吐出的金色蚕茧。

8月1日,贵州省凤冈县沙坝村村民余庆文养殖的“水星一号”蚕种吐出的金色蚕茧。

在企业派来技术员的指导下,黄志强盖起了两间育蚕室。他还种植了150多亩桑园,全部种的是优质树种“农桑14号”,绿油油的叶片硕大肥厚,在阳光下散发着油润的光泽。“新的蚕种抗病能力强,养出的质量也不错,援黔干部帮助我们找专家给我们技术支持,跟着他们感觉很有奔头。”黄志强对新蚕种很满意。夫妇俩还计划通过土地流转,把桑园种植面积再扩大一倍,“我们明年打算再多种几十亩桑树。”

蚕的生长周期短,一个周期约18-22天,通过标准化管理,周期可大大缩短,蚕农最快可实现“18天见到现钱”。目前,黄志强夫妇的15张蚕种,每张蚕种可产蚕茧80-100斤,一个周期的收入约2.3万元,按一年8个周期计算,夫妇俩一年营收约20万元。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黄志强在给蚁蚕消毒喂食。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黄志强在给蚁蚕消毒喂食。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黄志强和妻子安艳在收蚕茧。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黄志强和妻子安艳在收蚕茧。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安艳在查看蚕茧情况。

8月3日,凤冈县永和社区,安艳在查看蚕茧情况。

黄志强夫妇俩养的蚕正在陆续结茧。

黄志强夫妇俩养的蚕正在陆续结茧。

航拍黄志强夫妇的蚕房和桑树林。

航拍黄志强夫妇的蚕房和桑树林。

“星丝路”项目计划在5年内以凤冈县为中心,在遵义发展蚕桑种养殖基地30万亩,并打造500亩集现代丝绸文化、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蚕桑文化产业园。项目实施五年之后,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0亿以上,年出口创汇3亿,年利润5000万,年税收1500万。年蚕茧销售收入15亿元,桑枝收入2亿元。

去年以来,村合作社还在销售蚕茧的基础上,探索开发出桑叶茶、桑叶面条、桑葚酒等产品,经济效益逐渐显现。栽上桑树苗,种下致富梦。目前,凤冈县已把蚕桑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曾几何时,凤岗村村民守着青山过苦日子,而今,村民把一株株桑树苗栽到土里,脸颊挂着笑容,浑身满是干劲。32岁的凤冈县红林村村民彭政顺,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但一听到家乡要大搞蚕桑产业,他还是选择回老家。他打算种200亩桑树,“既能挣钱,也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32岁的凤冈县红林村村民彭政顺,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元。但一听到家乡要大搞蚕桑产业,他还是选择回老家。他打算种200亩桑树,“既能挣钱,也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全方位捕捉创新机遇工银瑞信创新精选强势出击

8月17日起,工银瑞信创新精选一年定开混合基金(基金代码:A类009867、C类009868)正式发行。该基金投资范围不仅覆盖主板、中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