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考移民”影响教育公平
陈梦阳
本在中国长大、读书的中国学生,为逃避高考竞争压力,钻政策空子摇身变为“留学生”,享受各种入学优惠政策上中国的名牌大学——这一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广受诟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关于规范外国留学生招生政策防范国际高考移民的建议》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层浪。
据悉,以华侨生身份参加的联考与国内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试科目少、考题简单、录取率高、竞争小的特点。
短期看,国际高考移民以欺骗、造假甚至违法的手段,“出口转内销”获得特殊的高校入学待遇,更容易地获得了上名校的机会,挑战了教育公平。长期来看,如果他们毕业后在国内找工作,又能以海归名义再次享受优待。这对寒窗十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国内考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也催生出一批运作跨国高考移民并形成产业链的中介机构。有中介咨询人员表示,家长只要愿意花钱,让考生从内地考生变身“华侨生”,就能操作获得参加华侨生全国联招的资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从程序上而言,大部分运作内地考生参加华侨生联考的机构,属于合法经营。他认为,商业机构在现有联考政策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是监管问题,而是制度设计问题。他表示,如果既要保留华侨生联考,又要打击“国际高考移民”,就必须提高华侨生联考的报名门槛,并加强审核。
“国际高考移民”问题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软肋,亟须引起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俞敏洪等业内人士认为,要确立外国留学生学业水平基准。当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学生唯一的统一考试是汉语水平考试(HSK),这个考试仅仅对汉语语言水平进行考核,过于简单,无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整体衡量。在某种意义上,这进一步催化了中国家长与学生的跨国高考移民选择。
还须尽快完成我国留学生学业考试体系、标准、内容及操作模式的界定。“双一流”高校可制订相对更高的标准。教育部应每年发布对于资助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各地方各高校奖学金的监督评价报告,确保享受奖学金的外国留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业能力水平。(摘自《半月谈》)
新闻推荐
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办理预算收入收纳、划分、留解、退付和预算支出拨付的专门机构,是政府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