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7月外贸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大众日报 2020-08-10 09:43 大字

□ 盛 刚

■7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93万亿元(以人民币计),增长6.5%,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意味着外贸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出我国外贸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的提升,展示了民企的韧性和活力。机电产品出口改善幅度较大,更是我国工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生产能力强的优势的充分体现。

7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93万亿元(以人民币计),增长6.5%,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同比增幅远超预期,实现10.4%的增长,环比上升11.3%,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进口方面则增长1.6%,环比增长4.9%。7月份贸易顺差达到4422.3亿元,增加45.9%。而且出口及整体外贸均创下了今年的新高。

中国外贸持续改善并不意外。一方面,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逐渐放松隔离封锁措施恢复经济活动,全球需求明显回暖,另一方面,在国家多项稳外贸措施激励下,外贸企业已基本实现复工,除了疫情下抗疫物资、消费电子等商品需求增长仍在高位,传统出口需求增速也全面回升。虽然,今年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7%,但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尤其是出口9.4万亿元,同比仅下降0.9%。

具体来看,贸易结构的优化在继续。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仅下降0.5%,占外贸总值的60.3%,比去年同期提升0.7个百分点。在商品种类上,前7月口罩等纺织品、机电等产品更是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5万亿元,增长0.2%,占出口总值的58.5%。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6343.2亿元,增长35.8%。另外,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2%,占外贸总值的45.6%,比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从地区来看,前四大贸易伙伴中,我国与东盟、欧盟以及日本的贸易总值今年前7个月均实现了正增长,分别为6.6%、0.1%和1.1%,占比分别为14.6%、14%和7.1%,只有排在第三的中美贸易总值下降了3.3%。

单看进口,虽然数据不如出口亮眼且有所波动,但也做到连续两月正增长,而且6—7月同比跌幅比之前俩月明显收窄。在基建等内需动能带动下,多类工业品价格维持回升,中国铁矿砂、原油、钢材、大豆等进口增速都达到两位数,这从侧面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态势。下半年内需继续回暖确定性较高,还将进一步带动进口增长。

纵览7月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首先,7月外贸尤其是出口进一步向好,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下半年外贸形势的积极态势进一步拓展。尽管部分国家新增疫情仍然较多,但总体来看,主要经济体在尽力防控疫情的同时,均努力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带来外需修复向好预期,只要海外复工复产在加快,中国出口下半年就有望稳定在正增长区间。而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修复以及国内生产需求旺盛带动,进口也将呈现向好趋势。

其次,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已在这次疫情中经受了考验,不但最早控制住疫情,而且显示了较强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和经济基本盘韧性,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态势则始终在进行。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意味着外贸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出我国外贸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的提升,展示了民企的韧性和活力。机电产品出口改善幅度较大,更是我国工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生产能力强的优势的充分体现。

再次,虽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和近期美国连续打压中国企业,极大增加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但我国与东盟、欧盟以及日本的贸易总值实现正增长,说明出口贸易伙伴多元化,在相当程度上缓和了中美贸易波动对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力保和巩固现有外需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外需市场,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同时,通过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来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这条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虽然我国外贸最困难时刻已过,但今后的路仍不会平坦。一方面,由于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后续我国外贸仍不可避免要受全球需求修复进程缓慢的拖累,另一方面,中美经贸摩擦也存在升级的危险。当下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并在更多依赖国内大市场的同时,抓紧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保持金融总量适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专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