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应给人脸识别技术套上“安全锁”

乐山日报 2020-07-16 07:15 大字

■龙敏飞

“要的话五毛一张打包带走,总共两万套,不议价。”一位卖家用微信语音对记者说。他还发来两套手持身份证的人脸照片截图。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专家提醒,这些人脸信息有可能被用于虚假注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眼下,人脸识别技术早已遍布各行各业:随便一笔小额的支出,都可以直接刷脸支付;一些学校的门禁也与时俱进,完成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的递进;各类App上的实名认证,基本上都离不开人脸识别……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技术,一开始都是为了“更安全”而设立的,但实际效果真是如此吗?这不,最近不少媒体就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撼的新闻:我们的人脸信息,0.5元一份。

本来,现在就是一个有信息安全焦虑、个人隐私焦虑的社会。新闻出炉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人脸信息从哪里拿到的?据媒体调查,目前人脸信息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爬虫软件爬取网络上的人脸数据;二是获取公共场所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数据;三是在各类人脸识别应用的场景下,每进行一次识别,就采集了一次新的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后台或云端。那么,拿到人脸信息之后,又要用来干什么呢?解封微信和支付宝的冻结账号、绕过知名婚恋交友平台及手机卡实名认证的人脸识别机制、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

如此一来,一切又回到了源头上的问题:人脸识别技术真得是更安全的举措吗?任何科技进步都是有两面性的,一些人用科技进步造福于人类,就有另一些人用科技进步来违法犯罪。在人脸识别技术上,亦是如此。目前已经有人开始为“脸”维权了:2019年4月,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动物园将入园方式从按指纹改成“刷脸”。郭兵表示,起诉的目的不在于经济补偿,而是对目前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一种斗争。这样的做法,还是能给社会带来一些现实启示的。

如今,网络上出现贩卖“人脸信息”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有所行动。一则,监管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倒卖人脸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二则,网络平台应承担起必要的监管责任,按照“非必须不进行人脸识别”的原则开展实名认证。今年6月以来,美国主流科技巨头掀起了一轮集体抵制人脸识别的运动,蓝色巨人IBM、亚马逊、微软均叫停人脸识别技术,这是相关企业展现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很有必要的纠偏;三则,作为个人,若是觉得一些地方或App的人脸识别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也应学习郭兵的“愤怒”,及时为“脸”维权。

简而言之,人脸识别技术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当前信息保护还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下,更需要多措并举,给人脸识别技术套上“安全锁”。唯有如此,科技进步才能带给我们更多幸福感,而不是焦虑感。

新闻推荐

精准招商有了优秀“参谋” 经开区创新开发“税源智慧评估系统”

本报讯(记者尹秦)7月14日,记者从经开区税务局获悉,为破解招商引资税收测算工作难点,该局创新开发“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税源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