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如何保障有药可用?
记者 | 金淼
编辑 | 马蕾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科学家都踏上了寻找特效药和疫苗的旅程。如何保证公共卫生领域疾病药物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和常态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药物研发能不能更有准备、更有储备?”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在GHDDI公共卫生领域药物研发的可持续机制探索研讨会中反问道。
GHDDI是由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共同创立建设的独立运营、非营利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攻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面临的重大疾病挑战。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使得商业机构很难参与到此类研发;而非盈利机构则试图通过主导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疾病进行药物研发,从而避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无药可用的情况。
丁胜表示:“可持续性投入是公共卫生药物研发成功的源泉,以目前的药物研发科技发展的水平来看,如果能够可持续性地投入与支持,应对下一次疫情的暴发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同时,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主任徐福洁表示,“药物、疫苗的研发创新是一种目标性比较强且很烧钱的创新。”除了需要研发时间外,公共卫生领域疾病药物的研发亦需要市场的持续投入。
根据播锐智咨询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私营部门对公共卫生领域研发的捐赠在新冠疫情下出现了小高峰,这凸显出慈善捐赠正成为支持公共卫生疾病领域药物研发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但是否能成为新趋势,还有待整体对科研投入认知和认可的提升。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表示,中国的基金会起步较晚,不像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关注公共卫生领域已久。“中国的基金会在公共卫生领域关注度不高,投入也不高。”而未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希望能跟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公众合作,在传染病防治领域长期投入资金,规划一系列中长期研究和资助项目,鼓励青年学者针对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的研究。
高榕资本顾问于江涛在回答新冠疫情对于医药领域投资领域影响时表示,疫情使得投资机构对于医疗健康领域投入有所增加,并会更侧重公共卫生、传染病等领域。但其表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药物研发方面,资本更多发挥的是支持作用而非引导作用。
新药研发背后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国内捐赠资金来源、体量仍然十分有限,且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慈善捐赠用于支持药物研发工作的整体意识仍然相当薄弱。
目前,GHDDI已经启动了“未雨计划”,计划围绕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研发、抗体药物研发和疫苗研制三大方向启动6~8个研发项目,达成至少1款创新药物和1类疫苗分别进入临床I期试验阶段的阶段性目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公告称,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利率与前次持平。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