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精准施策激活市场 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四川日报 2020-07-14 06:16 大字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我国经济供需两端造成较大冲击。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聚焦“消费促升级”,集中精力扩大内需,即促进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促进经济回稳的必然举措。

当前,需在全力保障居民基本消费、扩容提质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优化升级重点商品消费、激活重点人群消费潜力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尽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邹红 栾炳江

稳生产稳就业稳收入 全力保障居民基本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吃穿用基本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40%。相比享受型消费,基本消费对我国消费规模的影响更大。因此,稳定和扩大居民基本消费是促进消费回补的首要前提。

长期而言,居民的基本消费能力取决于家庭的持久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对消费的负面冲击更多体现在短期且可控。

因此,就短期而言,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科学恢复吃、穿、用等消费品生产秩序,把产品质量、安全、健康放到首位,满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实现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防御物资的供给与需求匹配。

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减税降费、贴息稳岗、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仓储物流等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稳定经营,促进传统商贸流通提质增效。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通过临时性岗位补贴、延迟缴纳税费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稳产,以复工复产稳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稳预期,为家庭基本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各地区经济冲击和财政实际情况,适时多元化有效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可涵盖吃穿住用等基本消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网络消费平台开展基本消费品促销、云上购物节等活动,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加快推出一批特色街区,打造和完善社区便民商圈和便民消费网络,提升基本消费回暖力度,促使基本消费尽快回补。

优化市场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扩容提质服务消费

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升级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服务业占比和居民服务消费比重进一步攀升,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服务消费发展潜力巨大。疫情期间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受到重创,所以加快服务消费回血与壮大是实现消费挖潜回补、扩容提质的重要举措。

加快服务消费回血与壮大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供给,其次在于打造高品质的线上线下服务消费发展环境。

优化市场供给。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服务业重点品牌、加快创立服务业重点示范区、切实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加快开放服务业市场、推进服务价格机制改革等举措,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结构和提升供给质量;加快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托幼等服务消费信息化、品质化、便利化、融合化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扩容新的服务消费增长点。

优化消费环境。短期应坚持疫情常态化、精细化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为服务业发展营造健康安全良好的环境;长期应加强服务消费数据信息共享、信用信息公开,特别是尽快建立健全与新消费业态相适应的市场监管新体系,加大在线服务消费资质监管,打造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消费平台,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云对接云服务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疫情改变了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推进了“互联网+”“智能+”等消费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高达24.3%。疫情期间,以数字消费、信息消费、“宅经济”为特点的“云端”消费、新型消费发展加速,疫后继续培育壮大这些新型消费是加快消费回补、实现消费“造血”的重要推手。

应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支持电商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引导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围绕“云对接、云服务”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上线升级,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依托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优化商贸物流设施布局,发展无接触社区消费、云零售、云娱乐、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以及发展无接触配送、社区团购、直播零售、AR/VR应用等消费新模式。

此外,要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努力推进信息服务全覆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移动支付、网络平台等媒介,通过在线经济和科技创新协同推进消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精准服务精准施策 提振激活重点商品和重点人群消费

提振重点商品消费是实现消费回补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全国汽车类消费同比下降17%,家具类消费同比下降1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同比下降18.4%。疫情暂时性抑制了重点消费品需求,紧紧围绕实物消费热点,稳定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扩大消费规模,将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拉动内需、稳定经济的新增长点。

应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限行限牌政策,按“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公开透明”的要求并加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二手车交易,推动汽车消费;通过专项奖补、以旧换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等方式引导推动家具、家电、电子产品更新换代。

此外,激活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消费是释放消费潜力的有效途径。2020年“618”电商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消费者需求旺盛,农村消费市场活跃。应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方式增加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民生、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公共支出,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借助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提升重点地区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城乡协调、产业互补、市场沟通、信息联通机制,通过优化供给、完善物流、发展电商、畅通销售渠道等加快形成城乡融合消费网络,促进并加强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

基本消费更多体现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主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重点商品消费市场蕴藏升级空间,重点人群富含消费潜力。要聚焦消费的具体内容、重点对象,精准施策,才能有效实现消费回补和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才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消费市场。

(作者分别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

新闻推荐

携手卡奥斯岛城打造工业物流供应链策源中心

本报7月13日讯岛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脚步正日益加快。近日,市交通局与海尔集团就现代物流产业链平台建设事宜,达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