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资管行业转型要逐步实现同类业务的统一监管
7月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线上发布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研究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由全国人大第十一、十二届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牵头,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组织开展。课题组望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促进行业相关概念的进一步明确、规则的进一步统一,帮助资管行业树立投资者利益优先的行为规范,为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平稳过渡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理事长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学术总顾问为吴晓灵。
尚福林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为资管业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人民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管理需求。
一是因居民财富积累而生的资产配置需求,为资管行业提供了强大内驱动能。2019年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高净值客户数量快速增加。有市场机构分析,我国私人财富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其中既包括广大普通消费者小额分散、保值增值的管理需求,也包含高附加值、高收益、定制化的资产管理需要。
二是因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险偏好改变,激活了多元化的资产管理需求。历年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中占前三位的是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同时,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4.6%,居全球高位,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储蓄率下降,可供投资资产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将更有意愿参与投资,有能力承担更大风险,也有余力配置部分资金参与投资,以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报告》同样提到,养老性质资金也是美国乃至全球资管业务的主要增量资金。
尚福林认为,资管行业转型发展要遵循基本规律,回归本源,守正创新;运用不同方式,逐步实现同类业务的统一监管。尚福林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统一监管标准,各负其责,加强监管。《资管新规》已经基本统一了不同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的监管标准。随着《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以及其他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制定出台,还将进一步明确统一的标准规则。针对同类型业务产品的流动性、杠杆率等风险监测,也应当建立适用统一的风险计量方法,最大程度消除跨行业、跨市场的监管套利空间。同时,在现有分业监管框架内,还要继续推进各行业规制建设,补齐制度短板,完善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进一步加强监管协作、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监管协同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形成监管合力。
二是对同类机构实行机构和功能分别监管。资管行业已事实上打通了金融不同业态链条,金融机构在资管市场中已广泛开展了跨业合作,金融风险极易发生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域传染。不论单体机构经营安全还是资管产品的风险问题,都可能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对资管业务结构脆弱性是有共识的。为此,必须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在各个维度上实现监管的全覆盖。既要根据机构类型实施审慎监管,也要根据业务种类通过穿透底层资产,在功能、产品上强化监管。
三是逐步实现对同类机构统一监管。国外资管行业普遍采取分业经营,资管机构是单独持牌机构。而我国资管市场具有一定的混业经营特征。设立专门机构,有利于风险隔离和聚焦经营主业,更有利于按同质同类机构实施统一监管。这方面已有先例。比如,为处理不良资产和僵尸企业而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一类专门机构。与银行相比,更有利于剥离不良资产,提高处置效率,防止金融风险积聚上升。在资管市场主体中,理财子公司是落实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一项创新举措。成立一年来,立足专业资管机构定位,实现了良好起步。未来对于回归信贷主业的银行和其他主营业务没有资管业务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等专门子公司的方式参与资管业务,隔离风险,提高专业水平。而理财子公司的经营主业和理财产品投向多是在资本市场范围里,在法人层面已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实现了分离。对这类机构的监管可以参考银行为大股东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模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多款新能源物流车亮相日报消息(记者周枳伽、通讯员邹兰兰报道摄影)7月4日至5日,2020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在四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