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财经> 正文

学历提升有平台 传道授业有讲台 岗位成才有通道 建功立业有保障 泉州:“二元制”工匠培育实现“N方共赢” 未来3年将建30家“理论+实操+竞赛+晋级+创新”一体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7-06 02:10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润钊 通讯员李永江 李亮)“边工作边上学,不缴学费,工资一分不少。”7月1日,福建百宏聚纤科技实业公司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维修工李秀兵谈到自己过几个月就可以拿到手的大专文凭,笑容满面地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光想想就有干劲!”

“大专班要开到车间里来啦!”2017年,李秀兵和工友们在公告栏看到,泉州市、县两级工会联合轻工职业学院,在公司试点建设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的消息。此后,厂区每隔一段时间就送工人统一前往学校进行理论学习,高校专业教师也不时来车间,带着工人学习维修和编程。李秀兵的车间经理、“晋江工匠”邹叔平也多了个新头衔——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名誉讲师。

“理论和实践就像双腿,缺了哪项都会造成技术上的‘跛脚’。”有着17年机械维修经验的邹叔平认为,泉州工会以职业高校、企业内训中心、劳模工作室为依托,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打造“二元制”工匠培育模式,不仅让职工工学结合,拿到学历和职业技能证书,实现自我升值;也让产业和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实现技术增值;还打破了工人的身份限制登上讲台,让工匠们的理论和经验走出车间,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泉州工会着力探索“理论+实操+竞赛+晋级+创新”技能培训基地一体化建设模式,推动“工会+企业+高校”联动,实现更高质量的“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已在当地重点产业和产业链上建成了10家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打造了集技能培训、师徒帮带、理论学习、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创新创效等为一体的人才培育矩阵,为产业工人“提素”、给产业转型提速注入新动能。培训基地已累计培训职工1万多人次,帮助5000多名职工实现学历提升和技术晋级。

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院长林松柏看来,“二元制”工匠培育模式把职工留在了车间,让培训成果在生产线上得到实践和检验,有助于实现职工、企业、高校、工会、社会等多方共赢,破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投入大、产出少、见效慢”的难题。

“像这样的‘二元制’技能培训基地,未来3年还将建成30家。”泉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茂泉介绍,新建立的基地每年培训高技能人才要达到400名以上。要坚持以职业高校和劳模工作室为载体,通过搭建一体化、综合化技能培训服务平台,让产业工人学历提升有平台、传道授业有讲台、岗位成才有通道、建功立业有保障,打通产业工人成长通道的“最后一米”。

新闻推荐

银保监会首次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

为进一步严肃市场纪律,规范股东行为,发挥震慑作用,强化市场监督,中国银保监会4日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了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

 
相关推荐